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11日公布,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出现10个月来的首次上升。作为通货膨胀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CPI同比增速的转正,对于通胀预期的上升有着直接推动作用。近几个月以来的物价上调也凸显这一点:水价、电价、菜价、肉价甚至包括食用油价,涨声一片。
是啊!正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说的那样:“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我们刚把通胀理出眉目,通缩来了;还没把通缩研究完,通胀又要来了。”
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证明,许多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都必然伴生一定程度的通胀。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保8已无悬念,2010年有望驶入更快的轨道。尽管我们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的通胀压力还不大,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存在一些担忧。
到底是哪些经济现象释放出了通胀预期的信号呢?如果通胀来临,是否值得我们担心呢?
刚送走通缩,又迎来了通胀。通缩,我们体会的并不深。因为我们的收入并不高。通缩并没有感到手头的宽松。近几个月,觉得通胀来了,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在每天的柴米油盐里,在居高不下的房价里,常常感到囊中空空。农产品价格大涨之时,通胀似乎并不遥远。
2010,会怎样呢?希望国家管理好预期通胀,使我们的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