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的创富机遇期再次来临
本报主笔 刘长杰
尽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尚未出台,但其所涉方向已经公开,与此前连续六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脉相承,今年的一号文件,依旧是有关“三农”的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元旦在三河市李旗庄村考察工作时说:“中央还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两天,总书记、总理就分赴河北、黑龙江农村考察工作,“三农”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往往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农民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大的比例,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最低阶层;而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因此“三农”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财经作家张志勇在其新作《中国往事30年》中,对中央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了如下的概括: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1984年——疏通流通渠道,以竞争促发展;1985年——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购统销;1986年——增加农业收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他随后评价称,这“五个一号文件”是中国农村改革开始阶段的记录。
1980年代连续的五个“一号文件”,不但让此前吃不饱肚子的中国,粮食连年丰收,让30年中数次改革峰回路转的中国,始终没有爆发粮食危机,而且还一举瓦解了人民公社的三级政经体制。与此同时,发轫于三农土壤上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并突飞猛进,而恰恰是大量农民工就业形成的低成本优势构成了“中国制造”的最大竞争力,中国产品也从此横扫全球。
以史鉴今,与其说中国三农当时的创造力惊人,不如说是中央的好政策创造力惊人。这是因为,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那么直到今天,或许中国的三农依然匍匐在充满荆棘的大地上。
1986年以后,三农工作不再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心所指,三农的发展随之进入平稳发展期。与同期城市的改革成就、发展速度相比,三农的发展速度、质量均明显偏低。
2004年1月,针对多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时隔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此后又连续六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虽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未发布,但透过此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大致可以猜测出明年三农工作的重点领域,它们包括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农业的基本建设、科技化、机械化,农民的城镇化就业,农村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农村的金融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等等。而在这些领域中,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在“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努力提高农民收入”这两个轮子的同时驱动下,中国新一轮的农村发展机遇期再次来到,有梦想的商人无论如何都应该把握好这一点,到农村去,亲近三农,亲吻大地。
注:此为发表于20090104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epaper.lnd.com.cn/sdsb/20100104/index.htm有删改。
农村新的创富机遇期再次来临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