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2001-2008年的8年间我国对14个主要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提高了13%,提高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我国对14个主要新兴市场的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从2%提高到13%,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近1.4个百分点,如果没有突发的最大变故,我国和新兴市场的经贸关系能够正常发展,保持前8年的增长势头,我国新兴市场的贸易战略目标可以确定为:到2015年,我国对14个主要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可以继续提高10.5个百分点,达到23.5%左右;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可以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上升到23%左右。到2020年,对14个新兴市场的进口份额再上升7.5个百分点,达到31%,进口份额再上升7个百分点,达到30%。如果中印两国政治关系明显改善,中俄贸易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我国新兴市场战略顺利推进,我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额、贸易份额还会有突变性增长的可能。
1、建立拓展新兴市场的贸易促进体系
借鉴别国经验,建立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是密切我与新兴市场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
对外贸易促进体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贸易促进的目标不仅仅是扩大出口,还应促进对那些与我国有长期贸易顺差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这样才能达到互利共赢。
我应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在支持的手段上应更加间接和务实。各国政府每年均对出口提供相当数量的财政支持,从支持规模与出口的比例上看,均超过我国现有的支持程度,促进出口的政策非常注重实效。
目前我国外贸促进的对象应主要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对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出口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立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要将对外援助、境外资源开发、扩大进口、债务减免等多种经济合作方式密切结合起来,扩大政策的综合效应。
2、促进出口举措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国家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建立各种开拓新兴市场的基金,以弥补企业从新兴市场国家进口商品发生的损失,降低企业拓展新兴市场的风险,鼓励企业扩大进口,减少开拓市场的阻力。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基金、援外合资合作基金、援外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对于需要重点开拓的新兴市场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可以考虑在国债资金和其他政府投资资金的使用、政策性进出口融资条件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条件和更便利的程序。
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国家要进一步提高保险支持,以分散和避免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风险,尤其为外贸企业到一些高风险新兴市场地区进行投资和贸易提供特殊的政策性保险服务。
加大信息技术援助,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对新兴市场的了解,不能有效获得潜在经贸伙伴的信息,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信息技术援助。
大力推进金融合作计划,主要包括“货币互换计划”和“贸易融资计划”。
3、促进进口举措
我国需要实行“安全发展”的进口战略。这是一种“安全和发展并重的战略”,而不是一种“仅仅强调安全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安全和发展这两个战略目标,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可以采取“抓住两头、放开中间、促进平衡”的进口政策。其中两头是指资源类行业和高技术行业,中间是指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平衡是指贸易在长期内的基本平衡。
4、促进服务贸易的举措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开拓新兴市场中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应积极调整服务贸易的发展思路,实现服务贸易发展的三大战略转变: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贸易优势,将对外政府援助行为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行为,将对外交流活动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活动。一方面要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则要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体系。
5、促进出口的投资策略
在全球化的分工格局下,贸易与投资高度结合,市场多元化背后也涉及投资多元化,要加强吸引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并“走出去”到新兴市场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带动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一方面,吸引新兴市场国家来华投资,引导新兴市场国家投资方向,鼓励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引导国内企业同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优先鼓励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到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另一方面,推动我国企业到新兴市场国家投资,重点加强“走出去”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走出去”的协调机制,加强“走出去”服务体系的建设。
6、促进贸易的FTA策略
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中,应努力制定目标明确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规划。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货物贸易,应该拓展到服务贸易、投资以及多种便利化方面,其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收益,实现“深度一体化”。努力发挥地区经济的主导作用。
(2010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