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四十六)
中国需要建设宗教文明。
建设宗教文明,对中国发展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宗教是唯物主义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坚持唯物主义与慎重对待宗教并不矛盾。
唯物主义相信存在第一,意识第二。
而存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确定性的存在;一种是不确定性的存在。
理性对待不确定性,同时敬畏不确定性,也是唯物主义的题中之意。
宗教与理性并不冲突,但宗教与迷信是不同的。迷信是盲目的对待不确定性,而宗教是理性的对待不确定性。
我们应反对一切迷信,但我们应慎重对待宗教。
培根说:“一点肤浅的哲学知识易于使人相信无神论,深邃的哲学却引导人转向宗教。”
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大多数知识分子一直期待着宗教的死亡,但一代又一代人过去了,宗教仍旧存在。
世界一方面在不断的世俗化,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力求从世俗化中解脱出来。
在世俗与宗教的对抗中,一方面是世俗化在深入,另一方面,宗教也在不断创新,以应对世俗化的深入。
人们不可能只追求肉体不追求灵魂。从某种意义看,灵魂的满足与安宁比肉体的满足与舒适更符合人的需要,否则,人与动物就差别不大。
杜尔凯姆说:“所知的社会都是宗教的,不存在没有宗教的社会”,并且他认为,“宗教产生了社会中所必需的一切”。
中西文明最大的差异是宗教文明。中国没有宗教文明,西方却有发达的宗教文明。
中国有宗教和宗教文化,但没有宗教文明。
中国人是为生活而宗教,西方人是为宗教而生活。
若将人生的目的总是从世俗层面提升不到超越层面,宗教就不是文明,就只能是文化。
只有宗教本身成为生活的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手段时,宗教才有可能上升为一种文明形态。
宗教文明是诚信人格的基础。有诚信,契约经济的发达就有了基础,于是,市场经济就可以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资本主义实质就是高级的市场经济形态,所以,没有诚信,资本主义也是不可能的。
另外,有诚信,人们之间就容易合作,大生产体系就容易建立,工业革命所要求的规模经济和合作经济就容易得到实现。而没有诚信,合作的成本就高,合作的规模就是有限的,大生产体系的建立就是困难的。
理性精神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西方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产生,是与理性精神的发达密切相关的。
海外市场的发现,为西方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地理大发现,实质是需求大发现,由于有了产品和市场需求,于是,技术的创新有了收益回报,于是,大工业的生产就有了经济上的需要,工业革命的产生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有诚信,所以市场向高级形态演进有了基础;有理性,科学和技术发展就有了基础;有市场,经济需求有了保障;同时,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和制定好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只所以在西方产生,也就是一种必然。
而在中国,由于没有宗教文明,所以,诚信人格就没有深层保证。而诚信也是理性精神的基础,所以,没有诚信的社会,理性精神的发达就是困难的。由于缺乏诚信和理性,中国社会发展就没有了人文精神的支撑,就没有了支撑前进的两轮。
中国没有产生西方的科学和工业革命,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专制制度。
专制制度导致:社会更加缺乏诚信;社会更加缺乏理性;封闭导致没有海外市场;维持小农经济导致国内经济需求狭小;等等。所以,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是必然的。
由于西方有诚信和理性以及海外市场和政府的有力扶持;而中国是缺乏诚信和理性,又没有市场需求,又没有政府的支持。这二者的区别,最终也就导致了李约瑟所说的问题。
中国需要建设宗教文明,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这不仅关乎中国的现在,也关乎中国的未来。
建设宗教文明,是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核心。
宋圭武2009-12-22 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