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车贴标签,意义至少有三点


本报保定电 (记者郭志昆) 9月3日起,保定市开始对全市所有6000多辆公务车张贴“公务用车”标志,让公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并出台了《公务用车八不准》,严格规范公务用车行为。10月底前,全市符合规定的公务车辆全部完成贴标工作。(9月7日《燕赵都市报》)

看了一下《公务用车八不准》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至少其中的几个“不准”,将能使老百姓有效参与监督,如“不准用公车接送孩子或办私事”、“不准用公车参加婚嫁等私人喜庆事宜”、“不准公车停放、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准用公车旅游”等。因为这些“不准”的现象,在当今较为普遍,属于最容易引起民众反感的“公车后遗症”。因此,在无法对公车管理做“大手术”的情况之下,这样的权宜之策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石家庄市而言,6000多辆的公务车,实在是多了点。如果按照每辆车每年7.5万元(全国平均数)的耗费计算,石家庄市每年用于养公车的钱就高达4.5亿元。但公车改革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石家庄市政府不可能有“革自己命”的勇气,也就只能在现有情况下实施一些管理制度的改良。给公车贴上标签,意义至少有三点:

第一,那些有权动用公车的人,至少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公车私用了,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车耗费,减轻财政负担。那些公车不再敢去营业性娱乐场所、旅游场所,至少可以避免直接刺激普通老百姓的眼球,给本已相当严重的“官民”对立情绪减压。

第二,能让老百姓看到有多少公车是超标准配置,因为厅级以下公务用车的标准是排气量2.0升(含)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这就能引导市民思考:“公仆”怎么就自己做主将主人的钱拿来买高档轿车?老百姓关注多了,超标准配车现象也应该会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还会引发市民思考:厅级以下官员本来是没有资格配专车,上下班也没有资格享受专车接送待遇的,可上下班时间满大街跑的公车,又分明是接送官员上下班的,这就十分奇怪了。市民议论多了,或可推动石家庄市的公车管理向深层次推进,未来或许会对厅级以下官员实际享受上下班公车接送的待遇作出严厉的限制性规定。

如果以上两个思考能引起石家庄市领导的思考,目前的《公务用车八不准》或将被修改为《公务用车十不准》,将超标准配车、上下班接送纳入管理范围。

因此,石家庄市此次给公车贴标签,对于以破解公车管理难题,意义还是不小的。  

 

特别推荐《部级色官、贪官专辑》网址:
陈绍基和王华元,谁牵出了谁?
我的相关文章:
辽阳车改,暴露出“循环腐败”实质
我帮弓长岭区委书记算算帐
警惕!公车腐败已由“隐”转“显”
月均车贴2600,局座天天跑长途?
宝马成“官车”,将加速官民关系割裂
呼吁:借奥运东风,裁公车一半
是拍卖闲置,还是公车升级?
单价25万:安徽公务用车品质又提高啦
两会e案十二:建议大幅度下调党政机关汽车配备标准
新闻链接:
河北保定规定公车张贴统一标志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