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历史解读《英国大宪章》


    西元1215年,英国的一些贵族和主教同英国国王签订了一个协议,史称《大宪章》。这个《大宪章》在西方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西方历史书都以相当的篇幅描述这个法律文件。的确,对于西方历史,尤其对于英国来说,这个法律文件是很重要。因为在此之前,西方历史上几乎没有这样的法律,它关系到贵族的权利,贵族妇女的权利,法庭审判方式,一些简单的财产权利等。《大宪章》因为它的内容在西方历史上的重要性,被西方人看得很重,这很容易理解。
    但是,一些中国人也顺着西方人的结论,将《英国大宪章》说得神乎其神,就没有道理。比方说,有的中国学者把《大宪章》称为“划时代的人权宣言”,基本上属于“拿着鸡毛当令箭”。之所以在某些中国学者那里会有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对中国历史严重缺乏了解,也缺乏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横向比较。《英国大宪章》的年代,相当于中国南宋宁宗时期。因此,用宋朝的法律与《英国大宪章》相比较,我们就很容易看出,在很多法律问题上,到底谁先进,谁落后。
    例如《英国大宪章》第七条规定,丈夫死后,寡妇应获得她原先的嫁妆和遗产。这个规定的现实基础是,贵族只能与贵族通婚,贵族女性嫁给贵族男性时,会带来值钱的嫁妆,比方说土地。因此,这个规定的意思是说,丈夫死后,女性贵族成了寡妇,她原先带来的土地之类的嫁妆,依然归她自己。类似这样的规定,在宋朝的法律条文中要彻底得多。依宋朝法律,女性对于嫁妆的权利,遍及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女性贵族。甚至在丈夫未死时,嫁妆的处置权依然在女性手里。就在比《英国大宪章》稍早一点的时间,南宋有一个妇女三次改嫁,其嫁妆依然在自己手里。
    再比如,《英国大宪章》规定,不得强迫拥有土地的自由人“服额外之役”。在这里,英国所谓拥有土地的自由人,是指贵族和武士。而当时大多数英国农民,都是没有土地的农奴,与领主之间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依附关系。在宋朝,绝大多数农民都可以自由拥有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宋朝没有土地的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也不是像当时英国那样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租佃关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由市场经济。《英国大宪章》所谓不得强迫“服额外之役”,意思就是国王要求的各种差役。在我以前的文章中讲到《水浒》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北宋中期以前,中国百姓也有很多差役。王安石变法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把义务性的“差役”,变成有报酬的“募役”。一个国家总有很多公共性的事物,强迫人们义务劳动来完成公共事务就是“差役”。王安石变法,以法律形式将“差役”改为“募役”,成为全世界公务员制度的雏形,比《大宪章》至少早150年左右。而且,《大宪章》里只有一句空话,根本没有具体措施,其具体措施在几百年后由中国引进。
    再比如,《大宪章》要求审判须有证人和证物,而不能采取教会的“神判法”。看过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人都应该知道,宋慈被誉为全世界法医学之父,他的所有判案,都极其重视证据。而且,宋朝的法律对于证人、证物有着详细而系统的规定。比方说,宋朝法律的证物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书证”,包括各种契约。“契约精神”经常被崇洋媚外者誉为西方的特色。而在宋朝,由于纸张和印刷术的普及,使得“契约精神”几乎在每个老百姓那里得到普及。在当时的英国,纸张和印刷术还只是天方夜谭,听都没听说过,因此,即便有所谓“契约精神”,也只在少数贵族那里,与普通百姓毫无关系。关于证人与证物,《大宪章》只是提出一个概念,完成这个概念,基本上要到18世纪,也就是500年以后。但在宋朝已经非常完备了。
    《大宪章》还对法庭审判做了简单的规定,其第十七条说:“一般诉讼应在一定地方审问,无需追随国王法庭请求处理。”当时英国的情况是,除了教会“神判法”外,世俗社会除了首都,只有流动法庭,没有固定法庭。宋朝的法庭怎样呢?对于基层来说,每一个县衙门都是法庭,每一个州府都是高一级法庭,州政府还有两个法庭,目的是同一个案件由两个法庭互判,以防止徇私舞弊。宋朝的中央政府还有各类法庭,甚至包括今天的军事法庭,朝廷还根据不同案件的情况,随时组成或派出临时法庭。因此,宋朝的法庭审判制度比《大宪章》不知要先进多少倍。
    从各个方面说,《大宪章》的进步意义,只在于英国或欧洲当时的社会状况,与同时期的中国宋朝比较,《大宪章》显得很小儿科,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就是这样一个小儿科的《英国大宪章》,后来也因英王反悔,贵族与国王之间爆发了战争,类似汉朝的诸王叛乱,或者唐朝末年藩镇造反。因此,《大宪章》的实际效果要在很多年以后才体现,在当时只具有字面意义。西方人为他们当时的那一点文字意义上的进步而骄傲,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目光短浅,不知道当时的世界上还有一个比他们先进无数倍的宋朝。中国人如果也像西方人一样,把《英国大宪章》奉为划时代的标志,就比较可笑。一是像西方人一样,同样犯了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的毛病,二是落入了西方人“欧洲中心论”的窠臼。
    《英国大宪章》最为人称道的是限制了英国国王的权利,这一点也被称为“民主”的先声。在我看来,少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与民主毫无关系。类似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比当时的英国要彻底得多。宋朝有一个名叫赵子砥的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六世孙。北宋末年金兵攻占开封后,赵子砥与宋徽宗等一起被俘,在金人管辖的燕山被囚禁三年,后来逃回南宋。赵子砥将其在金国的所见所闻写了一本书,名叫《燕云录》,其中有一个关于金太宗吴乞买的记载。
    金太宗吴乞买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弟弟,继位于金朝初年,还带有一些部落民主色彩。女真人原先没有什么赋税,这种情况似乎很难称其为先进,只能称为部落经济的落后。但是,由于要向辽国和宋朝发动战争,没有赋税就很难,于是,女真人部落首领达成了一个盟约。据《燕云录》记载,这个盟约的核心是,国库收敛的赋税,只能用来发动战争。金太宗吴乞买即位后,发生了一个情况,说他“私用过度”,我们不知道“私用”的具体的内容,但显然金太宗不是把国库的钱用来发动战争,于是,便违背了与部落首领们共同制定的盟约精神,有“违誓约之罪”。如何处罚呢?女真人部落首领们把金太宗扶下国王宝座,当庭杖打金太宗二十下屁股。打完之后,再把国王扶上宝座,大家向金太宗道个歉。
    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比《英国大宪章》要早约100年。女真人部落首领盟约对首席军事长官的制约,在我看来,与英国贵族对于国王权利的限制是一样的,甚至更彻底。因此,也有人将金太宗被当众打屁股称为“原始军事民主制度”,带上了“民主”这个字眼。那么,这种“民主”代表先进吗?这种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的做法代表先进吗?我们知道,当时的女真人还实行奴隶制,女真人贵族出发打仗的时候,也会带着奴隶随行,奴隶替贵族们照管马匹、日常生活等。女真人在金国初期因为没有赋税,也就没有军俸,武器粮草都是自带。奴隶的作用之一是,在粮草用完,仗却没有打完时,贵族可以吃奴隶,充当粮食。
    因此,打国王屁股这种“民主”,这种限制国王权利的方式,并不具有本质上的先进性。这也是我一贯主张的观点,民主只是一个工具,本身不具有道德价值。民主是否产生好的效果,只在于使用民主这一工具的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对于女真人来说,他们的确具有“民主”精神,但是,他们依然是落后的,依然是采取歧视性的社会等级制度。宋朝百姓反抗金人,就是拒绝被等级制度奴役。《英国大宪章》所代表的民主,同样是落后的,同样没有改变英国农奴的地位,这里的“民”与广大普通百姓没有关系。民主这一工具只被少数贵族掌握,对于社会上的大多数成员来说,未必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此,放在全人类的大视野中,《英国大宪章》并没有多少先进的成分,它的划时代意义,只在于当时欧洲封闭情况下的一个小角落,只因为其孤陋寡闻的封闭,才在那个封闭的小岛上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这种状况用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来表示,就是“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西方人因为自己的“欧洲中心观”而妄自尊大地将《大宪章》视为多么先进的一个法律文件,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这个行为和结论。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对照一下自己的历史,就会发现,《英国大宪章》并不值得夸耀。

 

 

相关文章:

用中国历史解读《英国大宪章》

清官概念的三个阶段

官员回避制度应该加强

财产申报制度呼之欲出

现代社会官僚多

官僚制度的经济基础

嘉庆杀和珅的现代解读

朱元璋为何对贪官无奈

卢武铉的羞耻感

“富二代”垮掉,是好还是坏?

中国古代皇权合法性问题

平民皇帝杀功臣

金钱就是社会权力

钱太多了就不是钱

挣钱与赚钱

伟哥时代与美国调情

美国会分裂吗?

文化种族主义的无形毒素

21世纪的中美战略转换

议论娄婧与种族歧视无关

 

替鲍鹏山先生抄点书

金眼彪施恩是黑社会吗?

鲍鹏山的思维混乱

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

四大名著地位的变化


民主是个寻常物

美国民主潜规则

犯罪团伙与民主、法制

民主与金钱

崇拜断头台的年代

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吗?

英美法三种革命的民主

民主与暴力有多近?

“普世价值”中的民主

民主是道德吗?

工业社会与自由民主

英美法三种革命的民主

需要认识民主制度的缺陷

民主也是双刃剑

民主不是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