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國家的敵人



旺報評論9月4日

    雖然尚有一個月時間,北京早已進入國慶的狀態。長安街整修業已結束,全市上下都在為國慶而忙碌。上個周末晚上,因為國慶演練,北京地鐵提前關閉,許多通勤族不得不提前下班。在人流集中的商業區域,甚至等不到計程車。天安門周邊全部禁行,網路上一個市民講述自己的遭遇說,因為加班到晚上10點,無法回到一街之隔的家裏。這條長安街就像銀河一樣,阻隔了自己和家人。
    那天晚上,市民的類似故事都可以寫一本書或者拍一部電影出來。但在作為中國政治中心的北京,這不過是常見之事,一切都要為政治讓步。許多學生放棄了假期,每天淩晨起來去南郊機場練習“遊行”,計程車司機也被要求提高警惕,及時配合警方,連去故宮博物院都不能帶液體飲料,戴著紅袖箍的“小腳委員會”遍布於各個街道。
    一些市民對此早視若無睹,每逢中共中央會議或者人大政協會議,北京就顯示出政治中心的氣氛,堅決不放過一個壞人。一年前的奧運會,氣氛也是如此。不過壞人到底長成什麼樣子,也從沒有公開讓大家見識過。總之,讓人感覺到,在這個時刻這個城市裏,總會有些居心叵測的人要來搞破壞,威脅這“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大型活動的安全問題誠然重要,在世界各國都是如此,但也不過是警方高度戒備而已。像北京這樣發動全民來維護安全的城市,恐怕不多。這個城市似乎從來都缺乏安全感,堅定不移的相信任何一個普通公民都會對安全而且是“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奧運會後,北京地鐵裏的安檢儀至今還在工作。理論上,每個乘客都是“國家的敵人”。
    這樣的心態非常值得探究。追根溯源,這種嚴密設防到底針對哪些人群?如果這個問題可以認知清楚,那麼毫無必要如臨大敵一般,只需對症下藥就可以。比如國慶期間嚴格限制訪民赴京上訪,那麼解決之途頗為簡單,就是傾聽其訴求並解決之,而不當處處設防,層層堵截,所謂堵不若疏也。假如有人對這個政權抱有不滿,那麼能否先檢視自身,是否確有不當之處。當然,“一向偉大光榮正確”的集團,未必會這麼想。
    這樣的狀態我想不會持續太久。2005年春天,一位來北京的臺灣朋友向我抱怨道:“當年在臺北,出門老遇見連戰車隊,街道禁行。今天在北京,又是遇到連戰車隊,又是禁行,真是見鬼了。”我安慰他說,連戰後來在臺北,就再也沒有這樣的待遇了,街道最終還是民眾的。
    一個國家的自信,從街道禁行就可看得出來。假若真的如報紙所說的那樣國泰民安河清海晏的話,任何一個走在大街上的公民,都不會成為當局的懷疑對象。只有內心極為脆弱、對自己極不自信的人,才會拼命保護自己,哪怕不惜去傷害別人來保護自己,這樣人人都是他的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