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两节将至,从未有过的8天长假,已令旅游市场井喷。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景点纷纷提高门票价格,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纷纷批评门票涨价行为。国家发改委也公开高调反对门票在节日期间涨价,自去年发布门票“限涨令”之后,今年又连续发了几个文件,反复要求“十一”前和“十一”期间绝对不能调整门票价格,而且发改委还表示,将加强监测和管理,如有违规,将及时查处。
发改委管煤、电、气的价格,管公共交通的价格,大家都认为非常有必要,因为这些方面和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服务,而煤、电、气垄断经营造成的“别无分店”,使老百姓丧失了选择权。可令人遗憾的是,发改委管理的收费价格,都在连连攀高,虽然也有成本方面的原因,但如长江边上的城市,水价却在“保护水资源”的口号下连连上涨,连听证会都很少听到反对的声音,这就很不正常了。发改委应该多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而旅游景点,只是个相对垄断的收费项目,如果游客嫌哪个景点价格过高,完全可以选择不“买账”,也并不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有人会拿古代旅行家徐霞客来声讨当今自然景点的门票价格过高,但大家不妨想想,在交通发达、温饱过后的中国,如果没有门票的限制,那些著名的旅游景点还能吸引游客吗?安全隐患及生态灾难一定会降临。
是门票对游人的限制,才使景区的生态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的平衡。
大家知道,任何景点的接待能力都不是无限的。同一时间段进入景点的人数过多,容易造成“难看景色只看人”的窘境,游客等待的时间多,真正游览的时间少,有的景点,甚至连摄影留念都很困难。对于自然景点,同一时间段过多的游客,还会导致生态破坏和安全问题。因此,景点门票在“长假”期间涨价,也是对游客“游览权”的一种保护,也多少有些迫不得已,虽然有乘机敛财的嫌疑,但比过去一些景点每天限多少人进入的规定,要人性化很多,至少游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去了一个景点,不至于因人数限制而被拒之门外。
此外,一些景区用于餐饮、住宿等方面的接待能力也是有限的,市场不可能按照“长假”期间的顶峰需求,在餐饮、住宿等方面实施大量的投入。因此,在旅游井喷的“长假”期间,一些景点通过大幅度的涨价,来限制游客的数量,是市场经济“价格影响供求关系”这一基本规律在调节游客人数方面的应用,经济管理部门无需管这样的价格调节。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景点门票在“长假”期间大幅度涨价就无可厚非了。媒体过分讨伐是愤青之举,发改委高调过问,则是狗拿耗子。
我的近期话题:
难以相信!文强助弟戴绿帽
文强狂啸“别想从我口中获得东西”的四大原因
文强咋将十七大女代表拉下了水?
重庆打黑,将现“蝴蝶效应”
高法数人落马,重庆“打黑”已涉公、检、法、司
煤监局副局长被双规,重庆“打黑”已全面开花
王立军抓副手,重庆打黑好戏连连
新闻链接
发改委禁令难抑景区涨价门票成地方政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