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言集纳(二十)


 

 

短言集纳(二十)

 

1、        依扑拉欣对《国内生产总值

的客观基础与问题》的评论

 

依扑拉欣发表于2009-05-12 21:08

这是政治经济学最简单的常识问题,参与商品流通的劳动产品就形成价值,不参与商品流通的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形成价值。一个经济社会的劳动产品计算不计算国民产值属经济管理范畴,政治经济理论讲是上层建筑范畴,这与生产关系调整的经济指标是完全不同领域的通用经济概念,生产关系要调整的是生产量的多寡,社会关系要调整的是社会生产形式结构即社会经济形态概念范畴的问题,这个层面是政治经济学理论比较深层次的了。社会生产型式结构问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滞后国家不论在理论和现实中都极其需要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经济形态发展阶段的理论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尤其在列宁与斯大林和之后。理论上和现实的矛盾都没能得到解决。这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莫斯科宣言和声明后而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毛泽东发动的反右和文化革命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是对刘少奇支持的以前苏联为母本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可逾越论的斗争。包括今天的邓小平理论也一定程度上是【阶段不可逾越论】的延续。这是理论上大是大非的课题。现实上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课题,这可不是看了点西方庸俗的经济理论连啥是GDP,都界定不清也想理论政治经理论。
  啥叫GDP呀?中国十八亿亩土地变成商品经济范畴。中国的经济总额是世界老大!!还啥GDP呀?不用论,连斯密和李嘉图只知道劳动创造价值。但不懂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分,从而使其理论不能自圆其说,是马克思阐述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分,完善了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不懂GDP 的各学科不同的概念,再论也论道死胡同里去。政治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要分得清。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要分清,再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西方的庸俗的经济理论不是不能看,问题是得有基础。能看懂庸俗在啥地方。一知半解的理论基础看了庸俗理论家讲的和客观经济表面,就很难分清啥对啥错了。否则庸俗也就不是庸俗了。之所以庸俗就是有现实的表面价值。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运行中庸俗的就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了!!!

回复发表于2009-05-13 08:58

阁下的评论也特色鲜明。阁下也认为不参与商品流通的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形成价值,这是表示赞同我文章中的一部分内容,但苏拉密就不认为如此,更重要的是,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对国家权力机关等非生产单位增加值的统计就并非如此,所以有必要进行分析。我与阁下的分歧是,在我看来,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包括部门经济学)是有内在联系的,与经济指标也有内在联系,与社会经济的管理同样有内在联系,阁下则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这样的关系。

补充回复发表于2009-05-13 20:40

想了一想,还是要对依扑拉欣评论中的第一句话再认真一下:“这是政治经济学最简单的常识问题,参与商品流通的劳动产品就形成价值,不参与商品流通的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形成价值。”——这句话仍然有重要毛病。因为,凡是劳动产品,必定经过了相应的流通过程,但是,流通过程决非一定是“商品流通过程”。例如,地主经济下的佃农或小自耕农的大部分产品就不经过商品流通过程,通常这部分产品也不采取商品形式,虽然它们也可以作为商品来销售(流通)。与之不同,当代社会因为商品形式事实上已是社会产品的普遍形式,所以自产自用的产品也是商品,因而同样也经过了商品流通过程。

劳动成果并非等同于劳动产品。国家权力机关的运作是形成了劳动成果的,但这些成果并非是产品(商品)。

无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现在,农民自己修筑的塘坝、灌溉渠道,是其劳动成果的一部分,但都不是劳动产品,它们是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

 

2、读李民申一些人为什么会支持阿扁之类的无耻之徒?

 

除了以此种方式表达对某些人或事反感外,阴暗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举一个例子,钟南山对我国抗击非典的贡献人所共知,但我留意了一下,凡有钟南山的新闻,大约总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在评论中予以指摘。钟南山既非官员,现在仍以医生身份尽力于社会。对于这样的杰出人士尚且如此求全责备,这反映的一部分中国人怎样的社会心理呢?

2009-5-19 2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