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1】8月28日,创办了16年之久,发行量曾达到10多万份的《中华新闻报》走到了终点。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中华新闻报》没有通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按规定尚有一段运行时间,但其主办单位没有等到限期,提前主动申请停办清算,停办的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新闻背景2】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下决心停办退出一批。同时,对那些实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新闻出版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安排重点项目、配置出版资源、上市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
个人观点:
在互联网畅行的今天,“一些新闻出版单位”乃至纸媒退出媒体行业的市场,已是必然。(这里所谓的退出,并不意味着消亡,就像电台在今日仍然存在一样,这里的退出准确地说,是市场份额的急剧衰退,直至忽略不计)
从制度上看,今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更加明确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通过体制改革使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尽快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新闻出版业做大做强。说是这么说,但这项改革如何执行,执行效果和时间都有待观察。举例来说,以往我们出去参会,在向别人介绍价值中国网时,对方都会好奇地问:你们的上级单位是?大家的观点还是,只要是新闻单位,就一定是有上级挂靠单位的。当然,这也说明,媒体是被政府垄断的。在这种背景下,处在计划经济阴影下的报纸杂志等媒体,在现有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从思想上就不具有竞争力。这些媒体的管理者们,往往琢磨更多的是如何在官场上平步青云,而不是企业的经营,并且,企业亏损经营,流淌着并不是他们的血汗,无关痛痒。
从竞争力上分析,报纸、杂志等,已经不是互联网的竞争对方了。一、无论是时效性和报导深度。例如,时效性,不管报社的职员们多么敬业,也不如sina、sohu等门户,更不如人人是媒体的twitter等微媒体的传播速度;说到深度,像价值中国网的新闻解读,依托几十万职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新闻事件解读的深度也可见一斑,并且在时效性上,更胜一筹。二、影响面,与互联网动辄上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日流量且跨地域跨国界的影响力相比,报纸等媒体号称的十万发行量(数据真实性尚有待核实),实在是相形见拙,不值一提。
从成本上考量,互联网作为新兴企业,尤其在持续创新的技术和理念的支持下,特别是web2.0,成本可以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围,使用的是网络的大规模协作。而纸媒,在价值中国网,有非常多从事媒体工作的会员,大家可以相互探讨一下,我相信任何一家媒体的运作成本,都不会低于价值中国网,这就是价值中国网的竞争优势之一。
从收入上衡量,近日李彦宏在美国说“纸媒已到淘汰边缘”,我相信它一定是有足够的数据,从广告经营上得出的结论。作为纸媒的重要收入,广告份额已经在被网媒蚕食。因为纸媒从影响力、覆盖人群细分、广告形式多样化等诸多方面,都不具备网媒的优势……
所以,该来的就来吧,新闻出版总署的“决心”,请执行地坚决些!
新闻出版总署终于下决心了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