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玻璃和脆弱的媒体底线


最近有机会看了一部片子“Shattered Glass”,2003年拍摄的有关《新共和》杂志年轻记者连续发表假新闻报道的纪实片。这是在就此事件的某个深度报道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片子,基本故事框架符合事实,但提炼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人物关系和一波三折的看点。

《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杂志是美国号称总统专机内的唯一一份读物的高端时政评论媒体,以独到的分析评论、善于发掘年轻富理想的媒体人而著称。年轻记者Stephen Glass在90年代后期的数年间以广阔的视野和独家报道成为媒体界新星,但是他发表的四十来篇文章中,后来被确定有全部和部分造假嫌疑的占了一半多。这个故事讲的是这位记者希望短期内称雄新闻界的野心、因某一篇过于野路子的报道而受到媒体同行严重质疑、他同主编之间发生的冲突以及受到调查,最后被开除出杂志。

这是一个有关职业野心、恶性循环式的连续造假和谎言,以及媒体尊严的故事。我有三个不同的感受。

1,关于媒体的真实和客观立场,这其实是一层薄薄的面纱,它靠的是一批媒体人的坚守和良好的职业操守。问题不是这位野心勃勃、追求快速成功的记者如何造假,而是他的造假文章如何这么轻易地通过了内部严格的审核程序。所以媒体的操守规范是防范君子,而无法防范小人的。我感到可敬的是,那个新共和的主编在关键的时候采取了争取的立场: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获得读者和同行的谅解。而不是为了掩盖真相,把这件事情压下去。所以,任何制度都是会犯错的,都有很多空子可钻,好的制度在于有没有能力认错和纠错,从而具备自我修复功能。就此意义上来讲,新共和这样在自由市场机制下的杂志还是值得尊重和信赖的。

2,关于职场人士的野心以及必须要坚持的底线。野心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职场中人必须要坚持一些基本的底线,比如诚实,比如基本的职业操守。这位最终理想破灭的记者,他可以成为一个讲故事高手,一个好作家,(最后他确实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自传体小说)但是他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好记者,如果谎话连篇的话,因为造假是严肃媒体所不能容忍的第一禁区,莫伸手,伸手必被抓。我们每个在职场中人,都要认识到,在必要的游戏规则内发挥,你的表现才能获得冠军,得到回报。

3,关于谎话成瘾。谎话是容易上瘾的,说了第一谎话,就会用第二个谎话来弥补前面的漏洞,如此手忙脚乱,终至谎话连篇,不可收拾。这位名为Stephen Glass的记者,如今生活在纽约,无法拿到梦寐以求的律师执照,因为他的劣迹使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诚实的人。就像他过去的主编所说,如果他对我说外面在下雨,我的下意识反应是,我需要再找两个人问问,外面是不是真的在下雨。诚信是如今最稀缺的通货,因为不说谎话的人差不多已经很难找到,至少在很多人是如此认为。所以我们每个人还是努力做到不说和少说谎话,甚至是善意的谎话。做一个诚信守信的人,最终,诚信可以为你带来机会,带来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