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的“性价比”
鲁宁:2009年8月7日晶报个人专栏文章
笔者所供职的报社,本周二刊发一份上海市民是否乐意生二胎的民调,结果如本次专项民调酝酿策划时所料,多数市民不乐意生二胎。具体说比例高达八成以上。
尽管民调结果事先已有预计,但民调的方案设计还是讲规范蛮正经的。民调选取的样本共有829对符合上海市生二胎条件的育龄夫妇,民调的结果是,仅有18.5%的夫妇愿意多生一个孩子。
请注意,“愿意多生”只表达一种愿望,愿望不一定转变为行动。在有二胎生育愿望的授调查夫妇中,又有超过半数的夫妇明确表达不会真的生二胎。如此算下来,符合生二胎条件而打算生二胎的受调查夫妇不超过10个百分点。
为何要做这项民调,笔者得做个交代。今年以来,国内媒体两次报道了上海开放二胎政策应对城市老龄化的报道,但消息刊出后两次遭到上海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的“含糊其词”的否认。上海官方的谨慎可以理解,毕竟计生政策是很敏感的,弄得不好会在国内引起“连锁反应”。不过,上海的官方反应显然有点儿过了,既然“生二胎”已成为“公共消息”,在做出反应那怕是“解疑释惑”时不妨坦然一些,对官方而言,恰到好处的反应能力本身就系驾驶信息公开的“公关能力”......
首先上海户藉人口老龄化是不争事实。联合国的老龄化标准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0%,上海去年末是21.6%,国内最高。何况,上海户藉人口已连续近20年的负增长。
其次,上海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户藉人口中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生育二胎的做法,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土政策,而是符合国家《计生法》的地方法规,即上海市人大2003年颁行的《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符合12种条件的上海户藉的育龄夫妇可申请生育第二胎,其中最硬的一条是,夫妇双方均系独生子女,只要本人申请,均可合法生育第二胎。很显然,这主要针对80后育龄夫妇,也是本文议论的重点。
80后夫妇普遍不愿生育二胎,第一原因是经济压力,华师大《中国家庭育儿方式调查研究报告0-6岁(上海组)》调查披露,上海市民把孩子养到6岁,平均费用为11.8万元,可以想见,如果养到大学毕业,费用又该是多少。这还不包括子女婚嫁的巨额成本,也没计入养育成本的年均增幅远远高于家庭收入的年均增幅这一客观窘况。
这项民调设定的问卷题很多很细也比较中性,但美中不足,没有设定育龄夫妇自身的工作压力和当下及今后家庭关系的演变趋势作为问卷内容。工作压力包括两个指向:一是工作本身的压力,二是饭碗的牢靠程度,尤其是第二指向对育龄夫妇是否乐意生二胎的选择非常关键。人和家庭都是市场经济社会的“理性动物”,对未来的经济来源及整个生活不敢做较乐观的预期,规避生育风险系理性的“家庭选择”。还有就是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家庭伦理、家庭文化均受到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先不说养儿育女图个晚年天伦之乐的“不可靠性”,光就比盛夏温度计的水银柱蹿升还快的婚变率这一条,甭说生育二胎,许多育龄夫妇连生一胎都宁可放弃。加上养儿育女之巨额成本,城市工薪家庭包括一般的白领家庭均难以承受,凡此种种,大致可得出生二胎“性价比”极低的结论......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难题,中国之特殊国情,一旦进入大规模生成年份,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这涉及到基本国策,不是本短文所能议论,笔者只想补充一条:在上海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的超生乃至“超超生”令市政当局束手无策,而地方法规鼓励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生二胎却得不到响应。如此反差,同样涉及社会政策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政策选择设计把脉拿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