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企业山东钢铁霸王式重组是市场的倒退


亏损企业山东钢铁霸王式重组是市场的倒退

2009-8-5 新京报

 

    如果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成功,将是中国产业重组过程中的一大悲剧。由亏损企业重组赢利企业,由机制落后的企业重组市场企业,一切在产业重组、结构调整的大旗下进行,其本质是敲击经济在重组阶段的重大倒退。

 

    据媒体报道,7月22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山钢集团领导干部会议,就推进山钢集团实质重组开了专项会议。济钢集团、莱钢集团现领导班子及成员将由山钢集团党委管理,原来由省委管理的记入档案。

 

    去年3月26日挂牌成立的山东钢铁,是注册资本金100亿元的国有独资公司,也是山东省属规模最大的企业。日照钢铁则是山东省内大型民营企业,目前位居国内十大钢铁企业之列。

 

    从两家企业的经营能力与内部管理能力来看,山东钢铁绝不是日照钢铁的对手。

 

    山钢集团成立1年多来,内部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各板板团队单打独斗,铁矿石采购、人事管理、财务上各家公司分开,集团化运作进展缓慢,资源与业务整合尚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协同效益无法发挥。数据可以说明一切,今年上半年山钢集团钢铁主业的有关指标,与全国钢铁行业指标相比,有很多处在落后位置。据集团董事长邹仲深透露,山东钢铁在去年整合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有限公司之后,上半年共亏损12.85亿元。

 

    以“日照速度”闻名的日照钢铁,却在逆势中崛起,据其官网公布,今年上半年,日照钢铁铁产量同比增长10.86%,钢产量同比增长10.09%,材产量同比增长20.87%,发电同比增长0.43%。生铁、粗钢、轧材产量均位列全国同行业第9名,进入全国前十大钢铁公司之列。内部降本6.6亿元,据业内人士估计,日照钢铁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应该在20亿~30亿元。

 

    日照钢铁注定了被兼并的命运吗?2008年钢铁业重组紧锣密鼓,在政府的推动下,以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宝钢、武钢为代表的国企重组并购加速。山东与河北两个钢铁大省开始省内重组新尝试,2007年年底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明确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山东钢铁集团正是在此重组大背景下衔着金汤匙而生。

 

    问题在于重组是否应该走市场化之路?如果如鞍钢、本钢在政府意志主导下重组,成为多年组而不合的夹生饭,降低市场整体效率,这样的重组意义何在?

 

    今年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提出“加快钢铁产业调整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的五个要点,其中第三条就是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无论从事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的人都清楚,靠落后的管理体制,是难以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当时,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对山钢集团有十六字期待“资产重组、淘汰落后、调整布局、提升档次”,所谓淘汰落后,首先要把不具备竞争的钢铁企业淘汰出局,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逆淘汰。为什么不能由日照钢铁进行重组兼并的重组方?或者由其他更为胜任的企业充当重组者?

 

    银行对国企的信贷充当了逆淘汰过程中开路先锋的角色。据披露,自去年3月成立到去年底,山东钢铁已经先后与12家银行达成整体意向授信额度总计达2400亿元。有哪一家以正常市场逻辑经营的银行会放天量贷款给明显业绩不佳、经营能力不佳的企业?而日照钢铁却无此殊遇,在去年11月一篇名为《政府“拉郎配” 山东钢铁全控日钢》的报道中,声称“山东省方面为了进行大整合,实现全省的‘宏伟规划’,通过给日照钢铁断贷,致使不愿被重组的日照钢铁在资金链断裂情况下就范”,事实上去年下半年日照钢铁处于困境是事实。去年上半年实现利税收入74.5亿元的日照钢铁,下半年出现大幅亏损,日照钢铁集团副总经理王立飞对此并不否认。在此背景下,去年11月5日,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正式签署了重组协议。随着市场回暖,日照钢铁采取自保之道,通过核心资产资本化阻击收购。

 

    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是大势所趋,但在兼并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定价、淘汰落后企业与落后生产力的原则,以提升中国的经济效率。而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正在借行政资源、信贷资源走逆向之路,使企业与市场分离,而离权力更近。这是中国经济的不可承受之重。

 

注:从杜双华的资本运作看,非等闲之辈。这是后话,暂且不表,重要的是此轮重组谁并购谁?
    钢铁行业不应该算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否则真要犯制造业原教旨主义之错。
    难道所有振兴行业,国企模式又要卷土重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