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广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试行办法》正式实施,产生过不小的舆论反响。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严峻的现实问题。
民众为什么看不起病?有大量的病人才有收费高昂的医院,因为医院是僧多粥少的机构,供给一旦失衡,医患立场不一致,势必造成对立和混乱,医疗问题便会矛盾重重。迄今为止,国家也未出台相关国民保健计划,只治疗不预防,浪费许多医务资源。加上公共服务下医院的产权问题不够明晰,医院表面是国有机构,实质却是垄断机构,应该服务于国民,让国民看得起病,却演变为牟取暴利的行业。
医疗保障问题与社会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更显得特殊和重要。美国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制是以私人商业医疗保险为主,有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赢利性组织共同构成。它的总体架构分为两大类:一是由私人或社会组织举办的商业医疗保险;二是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医疗保障,包括针对老年和失能者的医疗照顾和针对贫困、失业和伤残者的医疗资助计划。
商业保险方面,在美国,雇员的医疗保险是由雇主向商业医疗保险公司购买的(投保人只需支付保费的小部分),很多商业医疗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管辖的医院,这是保险公司追求控制医院服务质量和治疗成本的结果。在保险市场上的充分竞争以及保险公司和医院的利益相联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医院的道德风险,进而达到各方面利益的最优。
政府征收的企业雇主的税收及企业主为雇员提供的福利经费成为社会保障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各种社区及各种社会福利组织也为不同利益集团提供了社会保障的部分经费;私人通过交纳保险税而为特定的保险项目提供了社会保险经费,此外一些人的慈善性捐助也起了很大作用。
笔者认为医保制度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一、把医保蛋糕分切为三块:第一,建立全民基本保障体系。从国家税收中拨出专款,专用在全民基本医疗保健问题上,让国民得到公平、免费(价廉)的公共治疗保障。第二,建立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在重大疾病、疑难杂症方面,由国家承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或者按照约定的医疗费用比例承担。第三,建立或允许保险公司推出私人保健计划。有条件的国民在进行疾病外的保健如美容、牙医等专科额外医疗时,由个人缴纳比普通医保高昂一些的私人保健基金,或由保险公司按照缴纳费用的年限和相关规定,全额支付或者部分支付私人保健费用。
二、打破垄断锁链,允许社会力量介入医保体系,分担国家医保制度上的责任,开放医疗市场,鼓励民营医院崛起和发展;降低制度门槛,允许慈善团体及NGO组织办医院,让全社会都投入到医保体系中,从而推动我国医保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在保障国民基本医疗的同时,推动全民健身和医务知识的普及,小毛病国民可以自行解决,预防滥用医疗服务。建立社区免费健身机构,或者强制健身计划。例如建国初的赤脚医生,建立社区医疗机构和聘请社区医生为民众提供咨询和解答普通医疗问题,避免黑医院牟取私利。另一方面,在重大传染疾病侵入时,要做好宣传措施,以及研发预防药物,提早做好免疫工作等。
——本文发表于2009年8月20日《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