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一个成熟工程师的月薪大约在1.5-2万,如果要想辞退至少要赔付N+1倍的月薪(N指工作年限),在国内企业纷纷降薪的背景下,为什么外企宁愿支付一大笔补偿金都不愿意降薪,继续留用?在裁员的同时,不少外企还在考虑重新招人,这是不是不符合成本学原理?
据业内人士介绍,裁员和降薪是不一样的,中外企业的做法,也有区别。裁员是西方企业运作的一个手段。按照西方规则运营管理的企业,或者是按照西方产业规则运营的中国企业,也把裁员作为必要的运营手段。
从成本上考虑,裁员对成本下降的力度远远大于降薪。正规运营的中国企业一个员工的综合人力成本中,固定工资比重大概只有50%,企业还要为员工支付四险一金,各种福利和补贴,培训成本,以及为每个员工提供设备、办公场所、通信、水、电等各种可变和固定运营成本。降薪带来的人力成本下降力度,弱于裁员。另外,裁员也给企业带来结构调整和人员优化的机会。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有些业务和产品是要被裁减掉的,处理这些部门的员工的方式,也只有裁员。
由于软裁员而面临离职的现象,目前在中外企业中已经颇为普遍,而且针对的是工作3-7年的资深雇员。根据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拥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在企业裁员中占了将近4成左右。
企业的一位资深人士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根据一般外资企业薪酬逐年递增的规定,拥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薪酬大约是一年以上新晋员工的2-4倍,而在产出方面,虽然老员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工作热情远不如新人。所以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缩减管理人员。当然,资深员工不能说裁就裁,而如果换成换岗降薪,很多人都会接受不了而索性辞职,这样就规避了敏感到主动裁员。
同时,招新则可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战斗效率,并缩减开支,重塑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