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中国政坛发生了一串重大变故,“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中国向何处去?
人们把目光和希望投到了第三次被打倒后不知去向的邓小平身上。
早春二月,在北京西山中央军委的一幢楼里,沉寂了一年的邓小平与叶剑英紧紧地
拥抱在一起。
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邓小平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环节,选择科学教育战线作为
全面拨乱反正的突破口,把几十位在各地接受劳动改造的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老专家请
进了北京饭店,召开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了推翻“两个估计”、平反冤假错案、恢
复高考等重大决策,迎来了科学与教育的春天。
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论员文章,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邓小
平因势利导,抓住契机,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支持和领导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与
“两个凡是”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在沸沸扬扬的争论中,邓小平来到人民中间,到处“
煽风点火”,号召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现代化建设
上来。在他的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农村改革步履艰难,受到了种种责难。关键时刻,邓小平鼓励万里不要争论,大胆地
试,让事实来说话。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农民走上了联产承包的富裕之路。中南海的绿荫下
,邓小平启发习仲勋试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改革开放的血路。人民大会堂的火锅宴上,邓
小平鼓励荣毅仁等工商业人士举办实业,吸引外资。针对国内外的种种猜测,邓小平向意大
利女记者法拉奇明确表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的旗帜。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中,邓小平义正严辞地表达了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问题的天才构想。改革开放初见
成效,一群大学生在天安门前自发地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80年代中后期,全国改革如火如荼。经济特区的争论、雇工风波、股票风波等一波未
平,一波又起。邓小平运筹帷幄,带领人民过五关,斩六将,闯过重重急流暗礁,把中国经
济引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面对一度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拍案而起,
大声疾呼;稳定压倒一切,领导人民共和国渡过了又一道难关,确立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0年,退休后的邓小平来到上海,作出了浦东开发的重大决策。1992年初,他视察
南方各地,发表重要讲话,以一曲荡气回肠的“春天的故事”,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入了又一
个新阶段。
中国年轻了,邓小平老了。在濛濛细雨中,89岁的邓小平驻足于上海杨浦大桥,深情地
眺望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华大地,情不自禁地敞开了心扉;希望大家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
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