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退休职工津贴何时落实


国家、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关于边远艰苦地区退休职工津贴文件

    大兴安岭,一个几代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土地,在开发建设初期,大兴安岭气侯极其寒冷,生产条件极其艰苦,生活环境极其恶劣,而无数开拓者、创业者、建设者、奉献者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苦战严寒破禁区”,铸就了一座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丰碑。

    50、60年代初,来自祖国各地林业和铁路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铁道兵官兵汇集到祖国最北部的“高寒禁区”大兴安岭,在高寒奇冷、人迹罕至的莽莽林海中,开始了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大会战”。 职工们以“参加会战光荣,艰苦创业光荣,勤俭节约光荣”为行动指南,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去战胜一次次灾难,团结一心共度难关。许多人把忠魂永久地献给了大兴安岭。

    无数个开发建设者始终发扬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林海深处埋忠骨”,老会战“绿了青山白了头”,开拓者“志在边疆干一生”,奉献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成为凝聚大兴安岭开发建设者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扎根边疆、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精神支柱。成千上万人的拼搏,改变大兴安岭的面貌。

    笔者近日接到当年那些参加大兴安岭大会战、现已退休在家的职工们投诉,他们主要投诉当地政府没有认真执行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制定的相关文件,恳请上级领导和广大网友对他们的合理要求给予关注、呼吁和支持。

尊敬的中央首长您们好!

    我们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退休职工,自参加工作后,我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积极努力,不求索取,也从未谋求过不当利益。如今,国家经济条件好了,我们这些职工现已年过花甲,全部退休在家,为了在我们有生之年享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落实政策规定,想通过网络把我们的心里话向党中央的首长及省里的领导说一说我们的心里话。

    我们这些人在边远的大兴安岭工作了一辈子,现已退休在家,我们在电视上看见铁人王进喜,在那样艰苦环境下带领大伙开发油田……因此也让我们想起当年开发大兴安岭的一幕幕情景,跟王进喜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没什么两样。

    当年,我们在无比寒冷、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和齐腰深的大雪在高山采伐作业,每天吃的黑玉米面,冻萝卜、冻白菜,喝的是雪水,油料极其缺乏,想吃豆腐都非常困难,住的黑帐篷。夏天顶着30多度的高温在高山上生产作业,吃黑玉米面(干菜)根本看不到鲜菜,住的也是帐篷,喝的是水坑里的水,遇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床铺下面像小河似的花花流水……就这样开发大兴安岭,我们始终如一,不喊苦,不说累。

    如今,大兴安岭地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中央的首长没有忘掉我们这些老同志,把大兴安岭列为国家的三类地区,特别是2001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发(2001)1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增加离退休费四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附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文件规定:津贴是给各省艰苦边远地区机关和离退休人员。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没忘记我们大兴安岭地区退休职工。

    国家认定大兴安岭为三类地区,津贴费为172元,这是党中央送给全大兴安岭地区职工们的爱心,我们得知后感激不尽,谁知,大兴安岭地区政府,把党和国家给我们大兴安岭人民的爱心给扣下了,国家给我们的津贴没有发,让我们感到寒心!为此,我们这几年多次去北京上访,也无计于事,可惜党和国家给我们全大兴安岭人的爱心钱,9年了,我们分文没见,不知这些钱都去了什么地方?

    每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灾区和边远困难地方的人们能直接收到党和国家送给他们,物资和爱心时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和激动。

    几年来,我们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2008年6月19日至20日,地区信访办主任龙泽文、副主任杨志安分别给予解释和答复。该答复关于津贴问题:“据劳动部门和省里传来的信息,省政府已经纳入了日程并打算着手解决。据悉,省政府今年要办的几件利民实事当中,其中之一,就是尽快解决边远地区津贴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我区,还涉及到全省。”

    2008年11月5日,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下发了黑劳社发【2008】79号文《关于为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御寒津贴的通知》,通知说,我省处于全国最北部,冬季气候寒冷,取暖期较长,经请示省政府同意于2008年10月1日起,为我省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每月每人发放45元御寒津贴……。

    2008年11月21日,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大暑老社发【2008】95号《关于转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御寒津贴的通知的通知》,将黑劳社发【2008】79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等到领工资的时侯,我们发现全地区2004年以后退休的给发了,2003年以前退休的没给发,什么原因?既然政府下文件了,怎么还不兑现?这钱去了哪里?省里其他各市县都按文件执行,唯有大兴安岭政府“欺上瞒下”。请全国人民给评评理,政府这么做应不应该?这钱是省财政厅拿的,又不让当地政府负担。请网友看看大兴安岭的官有多厉害!中央和省发给企业退休的“温暖”钱和“爱心”钱,让他们全都扣下了!这种“关心”退休工人的行为与党和政府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实在令人痛心。

    2006年9月29日,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下发大署办【2006】83号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林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采暖补贴办法(试行)的通知》该通知发放范围:“地林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及享受遗属生活费的遗属。”大兴安岭地区到现在企事业也没分家,况且,建设和发展大兴安岭,我们企业人员始终生产在一线,所以,地区领导应一视同人,给大兴安岭创造效益的一直是“事”、“企”业共行,事业单位的人需要取暖,难道企业单位的人就不用取暖吗?望领导慎思。

    今年6月26日,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指出: “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努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8月17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在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现在我们大兴安岭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才1000左右,这还得感谢国家这几年连续涨工资的成果,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工资已达到2000多元,地区政府有什么补贴全是照顾事业单位的人,并且“先暗后明,”领导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国家出台的国企退休工人待遇的政策非常好,但是,何时才能落实让到位令人担忧,这些问题已拖延这么长时间,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大兴安岭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呈报

    2009年8月18号

    附:大兴安岭概况

    大兴安岭是中国地域最北、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大兴安岭地区与众不同的是政企合一,目前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合署办公、现辖三县四区、十个林业局。行政公署和林业集团所在地加格达奇是大兴安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素有“绿海明珠”、“林海码头”和“北国林都”之美誉。全地区共有汉、满、回、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2个民族,54万人口。

    1955年至1958年,党和国家两次尝试开发大兴安岭。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大兴安岭林区。1966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大兴安岭特区行政区划界限,1970年4月1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批示,将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地区,1980年9月4日,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管理机制采用政企合一的模式。行政区划辖呼玛、塔河、漠河三县和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4区。

    企业区划辖松岭林业局、新林林业局、塔河林业局、呼中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图强林业局、西林吉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10个林业局。

    在这块土地上,林业面积达730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超过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7.8%。从1964年2月开发到现在,大兴安岭累计向全国贡献的商品木材近11亿立方米。不仅如此,生活在东北三省的人们或许还不知道,森林覆盖率高达78.6%的大兴安岭,每年创造的生态效益高达11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