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的困惑之三<公平难求>
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条件之后一是;‘公平’二字。但是目前的情况下公平的二字很难在小企业中得到体验。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相对的公平在小企业中也难以获得。
小企业除了我前面提到的,人才难留,贷款难求,尚有更大的不公平比如国有企业亏损了政府就会提供巨额的财政补贴。今年的早些时候就有一家垄断性质的大型国企得到了100多亿的财政补贴。而小企业有一分一毫的财政补贴吗?
除非你有超常的渠道,我不是反对对国企的补贴,问题是这家国企真的很艰难吗?到了非补贴就要关门的程度吗?
看一下这些企业管理上的存在问题,看一下这些企业在国外;‘考察’时的奢靡程度,就知道应不应该给予补贴。
那么这些补贴的钱又是从那里来的呢?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些钱就是从这些个可怜吧吧小企业那里,从那些企业工人的个人所得税那里弄来的。
纳税人的钱本应用在百姓的利益上,或用在国家最急需资金的地方。可是我们却把它用在了对那些国有大企业的补贴上。而当这些国字号的大企业一旦掌握了这种濽规则后。这就大大的助长了他们对政府的依赖性。
垄断行业有了对政府的过多依赖性,这将对人民,对国家来说这是一剂毒药。
国有企业的垄断性,和小企业的竞争性本可起到一个互补作用,但当小企业使足吃奶之劲向前冲的时候,有些国有垄断行业企业却在要求国家财政补贴。或者是随意提高产品价格。把责任摊向了我们消费者。
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有相关行政级别的,他把一个好企业搞垮了,换个地方可能转入地方政府官员,而小企业有这种可能吗。这是一种用人制度上的不公平。
目前的大企业其本上是垄断行业性质的企业,这本应是国家经济的栋梁。而且恰恰是这些栋梁之材反而要那些小企业来给他补贴。想来使人心酸啊。这是资源使用上的不公。国有企业弄垮了可以申请破产,实行破产促护。而小企业的破产法到今天八字尚未一撇。
大企业的社会资源还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的光临。视察指导而产生的名人广告宣传效应,而这种资源的获得恰恰与小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如此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下的小企业何以在30年的发展史上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绩?
这应该归功于30年前的计划经济,在一个什么物质都缺乏的年代里,当严冻过去时,小企业才有了发展的机会,才有了小企业的今天。这种机会是千年轮一会。
然而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而如今的小企业己是水银泻地,无处不在,无行不有,30年前的那种发展空间早已荡然无存,而面对的是国内国外的各路高手。
竞争程度到了白刃战,如果国家最不把小企业的不公平待遇现象进行彻底的制度性的革新,那么小企业的前景是不乐观的。
可以试想一下占百分之99的小企业关门歇业时,当大量失业者失去理智时,那时的我们将面临何种困难?
小企业的困惑之三<公平难求>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