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构GDP结构比率模型和经济机制系统还原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构GDP结构比率模型和经济机制系统还原问题的几点思考

  田忠国

  在人们的印象中,GDP是经济流量的统计方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是利益净流入国,GDP结构如何并不太重要,GDP结构流量并不十分重要,因为,普通民众在利益流入过程中,虽然无法堆金积银,但也可以保持受剥削中“有尊严的生活”。对于利益流出国来说,如果人们不关心GDP结构流量,只关心GDP总量那就很危险了,因为,GDP流量越高,其利益流失就越严重,这就是我一直想建构GDP结构比率模型的主要原因:监测GDP结构流量,防止利益过度外流。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为经济机制建构系统还原模型,调节GDP流向,也就是利益流向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基于这种认识,思考如下:

  一,什么叫GDP结构?

  在谈什么叫GDP结构前,我想谈一下为什么我一再强调GDP结构。2005年之前,我一直沉醉于动态结构规律研究,一次,通过动态结构的增减规律发现,我国每增加一定数量的出口,因其出口退税制,国内消费能力就产生一定数量的萎缩,而这个萎缩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一连串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此,我写了一个长篇论文,寄给国家相关部门,旨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扼阻消费能力萎缩,但却石沉大海了。之后,通过实际观察发现,GDP一旦疯狂起来,比如,你家有一千亿元,两座各一千万元建起来的别墅,为了加快GDP增长,在这两座别墅间反复拆建,拆,GDP也增加了,建,GDP也增加了,而且,承包拆建工程的全是外国的承包商,但几年下来,你可能成为世界上GDP增长最神速的穷光蛋。面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未来,我一直想,中国应该建构科学的GDP结构模型。分产业、内外资、出口、内需等流向的GDP结构,我称为GDP结构;产业、内外资、出口、内需等流向比率,我称为GDP结构比率。

  由GDP结构比率形成的输出或输入利益机制,我称之为GDP结构比率机制。

  一个国家的GDP比率形成利益输入机制,才是有益的GDP结构比率机制,反之,向别国输出利益的GDP结构比率机制,则是有损的GDP结构比率机制。

  二,检验GDP结构比率是否科学的依据是什么?

  检验GDP结构比率是否科学的依据是什么?

  一),从社会发展动力机制上说,是增强了价值目标共识还是导致了价值目标的尖锐对立?因为,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也就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结果。而形成价值目标共识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能否平等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当然,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需要政治机制,也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机制予以保障,才可能成为现实。但同时,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机制,正如毛主席所说,是人民大众争取来的。也就是说,人民大众没有争取当家作主的斗争精神,就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机制。

  二),决定一个国家发展速度的,并非完全取决于发展基点,而是更多的取决于发展能力。而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一是取决于人民大众共同的创造精神,二是取决于人民大众的共同意志和共同的价值目标,三是取决于人民大众的创造能力,而人民大众的创造能力,又取决于人民大众的受教育程度。人民大众的创造能力,更取决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经济机制。也就是说,检验GDP结构比率是否科学的关键,是看GDP结构比率是提升还是削弱了发展能力。由此可见,单纯的GDP主义是商人观念,不是政治家的观念,而一个只知道GDP的商人,比如,那个家有一千亿元的商人,只知道追求GDP速度,不知道GDP结构比率机制所导致的结果,那是个很坏的商人。

  三),GDP结构比率模型。GDP=(科技投入+科技收入+工业结构+军事支出+基础设施投资+实体经济)+〖(阶层收入=高收入阶层+中间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阶层支出=高收入阶支出+中间收入阶层支出+低收入阶层支出)〗+(实体经济积累+外资+国资+私有)

  GDP参照系=(立国原则和宪法持续力+阶级斗争政治机制+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思想斗争机制)。需要说明的是,GDP结构比这复杂得多,需要专业人士分结构,我在此只是列出一个例子,这是其一。其二,教育越普及,民众支出越低,甚至为零支出,越证明教育公平,反之,则证明教育越不公平。其三,实体经济、工业结构、民众消费占GDP比率越高,越证明GDP结构比率基本合理。其四,外资所占比率越高,越证明利益流失严重。其五,外资如占据控制比率,就证明国家已成经济殖民地。其六,私有经济若占控制地位,就证明资本控制机制已经形成。

  四),GDP动态结构比率的生成机制与枢机

  相对动态均衡的经济机制和占有率膨胀的经济机制,使经济发展,也即GDP结构比率走向两个极端。前者为人民群众共同、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经济机制,一般情况,人们称之为社会主义经济机制,后者为少数人占有式经济机制,也称之为资本机制。资本机制存在的理论基础,一是剥削有理,二是效率优先。所谓效率优先,在纯正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优先,在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是权力优先,其次是资本优先。人民群众共同、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经济机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由此可知,主导思想,也即价值观念决定经济机制,也是GDP结构的生成基础,而经济机制决定了GDP结构比率。而调整GDP结构比率枢机的,一是改变指导经济发展的主体思想,二是改变经济机制。但是,当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时,是不会轻易放弃阶级的经济思想的,这就需要造反有理进行改造。造反有理有两个途径,一是理论造反,这是一种和平的阶级斗争方式;二是暴力造反。也就是说,当和平的造反失去作用后,也就是有理讲不通时,劳动人民在不堪忍受剥削与压迫所采取的极端行动。

  三,经济机制的系统还原

  一个国家需要经济系统还原。前面说过,GDP动态结构比率的生成机制,其枢机的本质就是经济的系统还原。也就是说,经济的系统还原是政治机制的问题,而政治机制的核心,就是毛主席一生苦苦寻求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毛主席曾说,人民大众管理国家、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是军队是根本的权利。为什么他一再说人民大众管理国家、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是军队是根本的权利?因为,没有人民大众管理国家、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军队的权利,就没有人民大众的一切。有人可能认为,我每篇文章都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是不是太过重复了?其实,我之所以反复说的原因,并非我不知道重复,而是我国能否建构动态均衡的经济发展机制,关键在于人民大众的当家作主权利。比如说,有人半卖半送,把国有资产私有了,但如果人民大众拥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呢?仆人卖主人的东西,他敢吗?所以,经济的系统还原,是个人民大众能否当家作主的问题。

  200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