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远去的阶级斗争噩梦——国庆六十年的联想之四
“阶级斗争为纲”害死人。对于共和国的六十年历史,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尤其是粉碎四人帮之前的二十七年,我们的执政经历的确有太多的荒唐教训永远值得汲取。其中,无休止地搞阶级斗争这一条,可以说是那么多苦难之中的万恶之源。共产党是靠阶级斗争起家的,和国民党斗争了二十多年,这个习惯不幸被那些共和国的缔造者们作为传世法宝又带进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在那尽管红旗飘扬、但却布满阶级斗争的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整整27年啊,几亿中国人竟然是在你斗我、我斗你、人人自危的状况下熬过来的,说是另一种的水深火热,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啊。在整整27年的岁月中,当时的共和国尽管的确数次遭遇外部势力的威胁,如建国之初,国民党余孽不断地到大陆骚扰捣乱,叫嚣反攻大陆;美国人发动朝鲜战争,将战火直接烧到了我们的家门口;印度不断挑起边境冲突,进行武装挑衅;苏联人也对我国领土虎视眈眈,在我边境陈兵百万,并多次挑起武装争端。
然而,以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几亿人民总不能终日生活在仇恨之中吧。遗憾地是,靠革命战争起家的毛主席,却执意将自己及全党、全国人民的注意力统统集中在了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上面。在文革期间这种极端的思想倾向竟然发展到了如此登峰造极的程度,当时一句极为典型的政治口号就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坚决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时人们的确满脑子里都充斥着阶级斗争的货色,真不明白那时的人们是怎么了?干嘛要那么自己吓唬自己呢?1957年反右斗争,本来是党组织向各界人士特别是党外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发出真诚的呼吁,请大家帮助我们的党和国家找差距、检查问题,结果人家把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与党组织倒是肝胆相照了,结果呢却是被扣上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帽子。昨天还是党和国家的座上宾,今天却成了人民的敌人,成了右派、牛鬼蛇神。这样的伎俩在那个年代真是不胜枚举,对于这种不光明磊落的行为,当时也有着冠冕堂皇的说法,那是“引蛇出洞,行的是阳谋”。
这样的厄运,就连开国元帅、当年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也未能幸免。195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在党中央的庐山会议上,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在深入基层、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当时党内国内盛行的浮夸之风,向中央进言,大声疾呼应该大力提倡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并痛斥了那些好大喜功、误党误国的败类昏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忠臣,竟然被刚愎自用、斗争成僻的毛主席当成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头子,在庐山会议之后被封上了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的反革命头子。从此之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锋芒指向了更多的党内高层,及至文革期间,共和国整个政权体系被毛主席一张《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彻底推翻,“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成了伟大领袖赋予所有造反派所向披靡的尚方宝剑,阶级斗争更进入到了共和国的每个村庄、机关、学校,甚至于每个家庭。那可真实个没有权威的革命年代啊,从最基层的村长、校长、厂长,知道共和国的主席、开国元帅,统统被革命群众的千钧棒打翻在地了。
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我们党在建国后所搞的阶级斗争那一套,究竟使多少个生灵惨遭杀戮,又有多少个幸福的家庭在所谓的社会主义中国旗帜下,将自己没有死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的屠刀下的生命竟然葬送在自己人和自己终身的信仰之下。在那一轮又一轮惨烈的阶级斗争岁月中,善良的国人无不期盼着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而等来的却是无尽无休的批判斗争。回想当年,普通百姓的确也是愚昧到家了,即便是维持着最基本、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条件,人们却在那些空洞的政治说教的蛊惑下俯首帖耳、顶礼膜拜。全中国的几亿同胞仿佛就像都中了邪似的,整天山呼万岁,祈祷领袖万寿无疆,整天红宝书不离手,语录不离口,最高指示一旦下达,半夜三更,也会意气风发地上街游行,以表忠心。那时,如果有人稍微对这些极端的行为提出疑义或仅仅表示怀疑,关系其个人甚至全家的厄运立马就会在瞬间降临。那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喜剧场面,昨天,某人还在台前振臂高呼革命口号;今朝,此君已是双臂后举、向人民请罪的黑帮人物。在那个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年代,这样的人间悲喜剧目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有人认为共产党就是为从事阶级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这在共产党早期的发展历史上不难找到充分的佐证。曾经是社会主义惟一成功范例的苏联,当年斯大林曾经开展了在苏共内部的血腥大清洗和肃反扩大化,杀掉了几百万无辜的生命,无数的党内精英被流放。为此斯大林曾被冠以“共产世界的暴君”这样的称谓。在我们共和国建立后的27年中,在一波又一波阶级斗争的漩涡中屈死的冤魂究竟有多少,这也许是个永远的秘密了。死去的生命不可能复活,但为了让那些生命的付出变得富有意义,今天我们在共和国六十年华诞到来之际,怀着喜悦而又复杂的心情,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就是为了不再让曾经的悲剧重复上演。我认为,这个工作的价值,远比那堂而皇之地为所谓的“六十年辉煌”歌功颂德来得有意义。
日渐远去的阶级斗争噩梦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