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市”住房需求亟需反思
近期,正在学界、业界讨论中国经济见底,还是已经见底进入回暖期时?中国房市、股市却高歌猛进,中国的房市和股市逆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房地产回暖、开发商出现拿地热潮,各大城市“地王”突现。为什么中国房市会逆经济发展轨迹?很多人把这归于中国刚性需求的作用,归于中国的住房市场大。
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讨论的那样,中国房地产需求是依靠中国典型的刚性需求撑起来的。包括我们所说的住房投资需求和住房自住需求。
这些需求到底在房地产市场中起到什么样作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庞大的需求是怎么形成的?
现在很多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在城市没有房子住。“住房难、买房难、高房价”充斥着整个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不管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一致认为中国住房太贵了,住不起商品房。
但同时,只要开发商的房子一建起来,就会销售一空,预售没几天售楼处没房可卖了,2007年之前是这样,2009年以来又是同样的销售场面。很多人还是把这个归于中国的住房需求大。这跟刚性需求的关联度有多大?
一、当前我国出现两个典型现象:一个是没有房子住,一个是房子销售一空。
1、 没有房子住,这个是需求吗?
据需求的两大特性,一是有需要,二是有能力为这个需要而支付。住不起房,买不起房的人算不算是需求,显然不是需求,最多也只是个需要。如果你想要有自己一套住房,并能支付得起高房价的住房,这才是需求。当然,有些人有钱,有房子住,但是还有钱能用来住房投资,这也算是需求,只不过是投资需求而已,这成为了众矢之的。
想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因为支付不起而不能得到,因而在楼市中呐喊,一时激起千层浪。很多不是住房需求的人都稀里糊涂地误入住房需求中来,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可能是某些人的阴谋和教唆,或者说是很多无知人的愚昧。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些需要被很多人说是需求呢?
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需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需求,需要住房,要么就降价,降价才能让更多的想要住房的人有支付能力。要么就提高广大民众工资或者收入,使更多的人承受得起高房价。
谁都想改善住房条件,谁都想以低价格购买到高质量的住房,房价下降,收入及工资升高。然而我国房地产市场却逆大家的预期而行,房价却是节节攀高,房价收入比却不见有缩小趋势。因而激起了很多有需要住房人的义愤填膺。
个人认为,在房地产价格日益攀升的今天,住房需求是一个相对量,而不是一个绝对量,因而也就不是一个刚性概念。只是中国人多,量大而已。当住房价格下降或者收入增加,很多人能为之支付,并且有改善住房的需要,这才是需求。
2、 房子销售一空,这是需求吗?
个人认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需求。但是这些需求需要仔细地分析,这些需求到底是住房自住需求,还是住房投资需求。
投资需求受到很大的争议,很多人指责广大炒房者,房地产投机者及投资者。这些人到底有没有错呢?有钱买房这本不应该受到指责,本该没有错,可是在它发生的同时,或者有因果联系,导致很多人没有房子住,它可能错就错在这吧。个人觉得,政府和广大购房需要者没有必要去把这些现象扩大化,这些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也是住房一种住房需求,这是市场上不可避免的。强硬地去加以限制这本身就是打乱市场本身的发展。更或者从哲学上来讲,任何事物的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能通过意识去改变存在,意识决定不了存在。投资需求的存在肯定有它的必然存在性。
投资需求拉动内需,住房市场的发展对我国拉动内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多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搞外需去了,都搞外贸去了。然而房地产才是真正拉动内需的主力军。适当的投资需求,同样在某种情况下,也还可以缓解住房供给的缺乏,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过多住房投资者、投机者、炒房者的存在,确实占据了很多住房,使得房价升高,更多住房闲置起来,从而使更多的中低收入住房需要者买不起。怎么来缓解这种现象,个人认为,这种住房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只要市场的供求机制发挥作用,房价会自动均衡。
我们要对这种住房投机需求有正确的认识。个人认为,这种需求是短期的,很多商人或者投资者、投机者不可能老握着住房不放,他们总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投资住房很快的流转出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房”,从中渔利。
住房确实是有增值保值功能,关键是这个增值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当前住房投资和投机的回报确实是高于其它投资回报率。只要投资回报率低了,这些投资或者投机需求就会变少。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民间资本并没有受到多大打击,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危害,事实上,个人认为中国就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可是房地产市场同样会出现不景气,价格会降了很大的幅度,并且降得很快。就是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的下降,因而个人认为,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和制度调控房价不行,控制不了这些投资需求,真正能减少这些需求的是投资需求预期。
进入2009年,国际经济大背景好转的情况下,中国的住房投资和投机需求又多了,市场上又出现了高房价的现象,这种住房投资和投机需求还是得不到彻底解决。
怎么样来解决这种投机和投资需求问题?这才是解决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关键。
怎么样让这些投机者、炒房者不投资住房、不炒房。只有使住房价格下降,这样,更多的中低收入达到了支付住房购买能力。个人认为,只要使这些投资者住房投资、投机的收益小于他们投资其它投资品的收益,他们就会放弃住房投资和投机。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他们的机会成本选择问题。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住房需求机制设计问题。
个人认为,住房需求不能通过政府法律来限制,这种需求越限制,那种机会成本就越大,因而就会有更多的住房涨价预期。这种投资或者投机需求就越强烈。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适得其反,市场上所反应出来的越调越涨现象,通过制度和政策去限制住房需求,这是不可取,因而需要机制设计理论,设计出一个机制,能够激励这些住房投资需求放弃住房投机的激励,这才符合住房市场发展规律,现在出现这种住房投资和投机需求的存在,个人认为这是正常的房地产发展规律,这也是市场完善的一个必经之路。
二、中国房市的需求是由什么撑起来的?个人认为,能把握好这个需求的动力源泉,才能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
首先,工资上涨、收入增加、支付能力增强。有支付能力了,改善住房的需求出现是必然。这种动力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之源,无可非议。但是我们得深思的是,这些动力到底带来了多大的需求。我们知道,现在有多少人买房是靠自己的工资买房的,更何况现在的工资都是隐性的,公司或者企业都将工资以奖金、补贴等方式发放,可能为了逃避税收等。会计上的工资与实际所职工所得到的工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次,购房制度改革制造了需求。按揭就是典型,本来不是住房需求者,却因为按揭而支付得起首付,因而成为了住房需求者,并且这一群体在中国的住房市场上占了主流。还有很多其它的制度也成为了助推器。
第三,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批先富的人带来了住房需求。这一部分人除了满足自己的自住住房需求,还有就是投资、投资或者说是炒房客,更公正一点地说,是这一部分人带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他们有的成为住房供给者,有的成为住房需求者。至于功过,房价上涨过快是不是因为他们的缘故,我们不能武断地加以指责。
第四,攀比消费行为。个人认为,这种行为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最大动力,也是推动需求的最大动力。因为攀比,因为这种行径,带来了一大批的住房需求者,严格意义上说,这些人当中很多还不能成为住房需求者,他们只是需要者。没有新房不结婚,没有住房就没有面子,没有地位,被别人瞧不起。典型的农民工就是最好的例子,农民想在城里买房真难。攀比让更多的需要者拼死拼活的撑着面子的买房子,这是很危险的,这也是房地产市场不健康发展主要源泉。没有钱就住差点房子或者租房子,这本没有错,可是因为攀比,就变成错了。个人认为,有钱多买房,也没有错,只是因为舆论太大了,或者是在风口浪尘上,因而被千夫所指。
最后,我想说的几点:
1、住房投资需求与住房居住需求通过政策、制度和宏观调控是不能抑制的,唯有找出一个好的机制设计理论(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L.赫尔维茨,所提倡的信息效率和机制激励),在房地产市场中,住房需求的信息要有效率,市场中到底存在多大的需求,以及需求结构是怎么样的。
2、开发商、房地产投资者、炒房者等无可非议。在市场经济中,我们都是经济理性人,更何况我们这个市场又不完全,信息不完整、制度不完善,出现的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客观的思维去看待他们的投资行为。
3、没有支付能力的人就住差点房子,有支付能力的人住好房子。这没有错,平和的心态是市场经济中很重要。等你有支付能力了,再进入房地产市场,成为有效的需求者,而不是需要者,作一个需要者真的很痛苦。
4、不要责备政府,不要指责开发商,住房投资者。谁都想住房价格便宜,只不过市场经济中并不是某个人所想就能成的,而是真正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结合。供求决定价格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