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途径


 

浅析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途径
常保军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同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颁布实施,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要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小城镇建设时重中之重,也是建立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机制的基础。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利于配置资源,减少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国家“三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本人认为,小城镇建设以下七条途径必须实施:
第一、转迁散居村落,进行集中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发展培育商业区。其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政府牵头,民间集资或者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兴建商业店铺,商品住房等各种方式,逐步建立农村宅居城镇化;同时,释放耕地,发展机械化农业耕地,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继续确保退耕还林成果,鼓励农民通过防风治沙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大力发展集体企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建立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优惠政策,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进行特色产业培育。积极利用在外面学到的技术发展科学养殖业和商品流通产业,政府加强农民创业贷款等融资支持,帮助前期项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大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需要。
第三、政府部门牵头,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建立完善科学的投资回报制度,包括污水的处理、庄稼的灌溉等方面,通过降低成本增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促进秸秆等副产品和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更多的人走进农村,参与农村建设和收益分派。大力拓展就业渠道,不仅可以实现农民工就近实现就业,同时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双赢”目标。
第四、土地向农业种田能手,机械化操作组织集中,大力发展各种民间组织,统筹规划,能够保证粮食产量不减少,并且粮食品质有所提高。同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就地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农民通过租赁、或者转让、合作的方式参与分派经济效益,培育良性发展链。
第五、基层乡镇组织,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农村闲散劳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技能,在满足本地劳动力需求的前提下,与外地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合作,派遣人员。有政府出面协调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资关系,确保农民工吃饭、住房、等保障性收入的稳定。
第六、宣传文化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思想,破除农村封建迷信思想,改变农村丧葬方式,减少死人与活人挣地现象,尤其是实行土葬地区,鼓励农民在婚嫁丧葬方面不攀比,以节约为主,提高农民科学意识。建立农村图书馆、文化娱乐场所,发展农村文化。
第七、大力培训农民经济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准确定位,发展外向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走出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发展思想。带动农村经济的强力辐射和发展,并力求农村产品市场化。
当然,农村城市化进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基层组织等各个部门协调统一,加强认识,提高服务职能,逐渐实现城镇一体化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提高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工作效率,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小城镇建设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