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人民日报》一篇题为《深圳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将减少15个机构》的文章开首介绍,在经济“战场”已扮演多年“急先锋”角色并取得辉煌战果的深圳,正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再次担当“先行军”。
此次机构改革的亮点,就是对一些部门的大规模整合,如将原规划局、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整合组成“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将原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办、保税区管理局、信息办整合组成成“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最引人瞩目的,要数几个强势职能部门的整合。该方案将一向强势的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知识产权局整合组成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其最大的亮点,要数那个由“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演变而来、具有30年历史的“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完美谢幕。
深圳市启动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几个强势职能部门的融合,研究它的启示,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传统的政府行为?概言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上奶出竞争性领域,管理上尽可能减少审批,让市场去调节各种资源配置。
高尚全先生说,体制创新有三个方面,除所有制的转换与创新外,另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管理体制由管理转向监控;二是更新法治观念,不是政府批准了才能做,而是政府不禁止的都可以做,政府禁止也发有一整套民主和法律的程度。
所以,在政府行为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审批审核制。
广覆盖的审批制是我国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一大特点,这种做法以严格管理加强管理的名目产生,不但束缚企业手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而且诱发助长有权机关的寻租行为。所以,这方面的制度亟需改革,深圳这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它的启示是:改革不能以审批代替审批,即使是核准审核也是审批。建立企业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不但于理不通,而且有害无益。
在深圳之前,上海浦东工商分局在设立企业问题上,采取承诺制办法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这在行政审批制度方面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但是,这种做法仍没有摆脱所谓的严格管理框架。原则上说,所谓承诺的内容,本来就是法律法规的内容,你不承诺也必须遵守,你违法就要查处。
对企业登记之类,最彻底的改革办法,就是取消设立企业的审批和承诺,取消注册资本准入制,将工商登记纳入税务登记,即可取得企业的合法地位,也就是取消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有关的少量事务与税务工作合并。
这就是深圳工商局“谢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深圳工商局“谢幕”的启示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