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小分岔
傅勇/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周央行们的政策出现了有趣的小分岔。周四,欧央行和英国央行均宣布继续将维持利率在低位,不仅如此,英国央行继续高举量化宽松大旗,意外宣布增加500亿英镑的债券收购规模。而中国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定为“动态微调”,市场为之震动。
货币政策具有6个月以上的时滞,这对其决策的前瞻性提出了很高要求。显然,基于各自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央行们的货币政策都有着充分的理由。中国的经济复苏和通胀抬头都将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前面,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的基调下,提前出现操作上的微调意料之内。
就时机选择上,央行此时提出动态微调无可厚非。全年保八目标已基本没有悬念,CPI即将在3个月滞后转为同比正增长,资产部门已经出现泡沫化现象,从实体经济复苏的需要看,信贷规模也没有必要再维持跃进式的增速。
就手段选择上,央行明确将弃用信贷规模限制的方法,而只是采取市场化手段。另外,不可遗漏调整的定语即“动态”。这在货币政策语言中,是个新词。其含义可能包括,一方面调整不是一次到位的,是小步渐进的;另一方面调增力度和节奏将根据实际经济金融情况变化,如果形势出现反复,微调也可能是放松性的。
值得强调的是,动态微调不是货币政策基调的微调。货币政策报告上强调,下半年仍将坚定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这个角度上说,市场不必太恐慌。
现在的政策已经开始考虑极度放松后的负面影响了。相关政策在金融海啸登录之时出现了跳跃性的刺激和放松,因为当时的情况怎样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而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虽仍在持续,但其影响已经变得可以评估,未来的不确定性大为减少,政策面也就可以较为精确地考量,到底需要多大力度的刺激和放松。
只有看到通胀真实抬头,央行才会全面开启紧缩周期。这意味着2010上半年之前加息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信贷继续疯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提升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下半年可能会有2到3次小幅加息。加息可能非对称的,预计贷存利率会进一步缩小。
在出现了经济初步企稳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扬之后,一边倒的政策呵护已经结束。未来还会有新的政策出台,这些政策将打开新的市场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将不会再是全方位的刺激和放松。
最近有很多信号暗示,政府近期将出台相关的措施,以拉动民间投资。预计放开民间投资的重点在服务业,以及部分垄断性的加工制造业,环保节能创新产业将受到较多鼓励。措施包括,解除或降低部分行业的进入壁垒,放开民营企业投资的部分限制(在2004年出台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金融、交通运输、电信、电力以及城市供水等行业属于需要核准的行业);改革不利民营企业的财税体制(比如周行长提到的营业税);实施更有力的金融扶持(民间金融有望得到更多政策垂青)。
因而,优质的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个可能打开市场空间的政策举措有可能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很多人关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认为中国制造还会有长足的发展空间。但与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相比,我国的城市化却大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其中有很多的体制原因,也有很多的历史遗留原因。城市化的滞后已经成为限制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桎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化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城市的集聚效应,现代服务业都没有强大的推动力。按照中国现有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国内外市场空间,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已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香港有名的专栏作家曹仁超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经历了上一轮大幅调整,中国内地股市将进入理性的阶段。从这个角度说,当前政策的调整有助于这个理性市场的形成。市场不应该期待政策面一味地拔苗助长。从长期来看,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让民营经济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是一条更加合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