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到底有用吗?


  关于市场是否是有效的,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用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来无可厚非,也不难理解。但是让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的两个人在进行同一个实验的时候,居然得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这是一个利用历史数据来检验应用技术分析来知道股市投资能否获取超额收益的实验。

  伯顿·G·马尔基尔在《漫步华尔街》中最为推崇的是“买入并持有”策略,他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技术分析并不能提供超额收益。相反,因为过多的交易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应用技术分析反而会使得我们的收益赶不上市场平均水平。他是这样描述这个实验的: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产生于道氏理论运行机制的技术信号却未能在预测未来股价走势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无沦是卖出信号的发出,还是买人信号的显现,大盘的表现儿乎都没什么两样。与简单买进并持有代表市场平均水平的成分股相比,道氏理论的追随者恐怕还要“稍逊风骚”,因为投资者在遵循技术信号买卖股票时,还需要担负许多额外的佣金成本。……

      ……在一次精心策划的研究中,计算机被设定程序以画出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548 只股票5 年来的价格走势,并仔细察看所有的图表,以便从中鉴别出与32 种最流行的技术图形相类似的图表。同时,程序会命令计算机特别留意头肩顶(底)形态、三重顶(底)形态、通道形态、“楔形’,形态、“菱形”形态,等等。因为机器是最一丝不苟(虽然它看起来笨手笨脚)的工作者,所以我们用不着担心它会错过任何重要的技术图形。

  每当机器发现一张看空的技术图表,例如股价“下穿头肩顶形态颈线位”(一个强烈的熊市技术信号),它便会记录下一个卖出信号。另一方面,如果它发现“股价成功向上突破三重底”(一个利多的征兆),则会记录下一个买人信号。最后,计算机会给出按照这些技术信号操作的结果,并把这一结果与同期大盘表现作一个对照。

  这一次,技术信号和此后的股价走势之间还是没有出现图表主义者希望看到的关系。如果仅仅购进发出买人信号的股票,同时抛掉发出卖出信号的股票,则在扣除了佣金成本之后,你的投资回报将不会好于“买入一持有”策略所能给予你的。实际土,最有可能战胜大盘策略的(不考虑佣金成本)其实是在熊市信号发出后立即买入股票的策略。”

  而另一位实验者,《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作者约翰·迈吉显然是道氏理论的坚决拥护者,他认为从长期来看,利用技术分析来指导股市投资是可以取得超额收益的。下面就是他对于这个实验的描述:

  “简单地说,1897年的一笔100美元的投资可以变为345 781.94美元,投资者需要做的只是每当道氏理论宣布出现了牛市就买进工业平均指数的股票,将它们留在手里,等到道氏理论宣布出现了熊市,再把它们卖掉。

  在2005年底,技术分析的投资者口袋里股票的市场价值是这个数目,作为对比,他的打瞌睡的对手,或者是“睡谷山庄顺风车银行”的信托部则只能得到39 685.03美元。此外,在熊市中,技术分析投资者的头寸也不至于被套住。……

      ……不用说,表5A-2的数据要丰富得多,它不只是在市场看多的这一侧进行投资的流水账。我自己的准则是,如果只在市场同一侧投资,那是不明智的,根据这个准则,我计算了交易道氏理论的买进和卖出所积累起来的盈利。经过市场所有的上下运动,对一个转向系统来说,多头的清仓是卖空的信号。看多这一侧的记录是,到2006年,积累盈利345 781.94美元。如果说这已经让人印象深刻的话,那么,如果交易道氏理论时,对看多和看空两侧都进行交易的话,所得到的盈利就是1 902 859美元,这该更加使人印象深刻了吧?”

  如果这两位大师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立场,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事了。可是不凑巧的是,二位选取了同样的实验,但是其结果确大相径庭,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