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掌控宇宙人生的终极力量,道是上天意志的反映,是宇宙精神的综合,是存在力量的示现。天道就在人心里。
至上之道
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因为解读了人体内被称之为“瑞宁(renin)”的氧气遗传基因密码而闻名于世。他曾说:越是进一步地了解这一遗传基因的信息,越是不能不承认,其实是某种特定的存在,在如此细微的空间里,竟然蕴涵了如此丰富、缜密的信息。村上教授说,这让他对此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于是他将这一伟大存在称之为“something great”。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报告会上指出:包括牛顿和爱因斯坦在内,许多伟大的物理学家研究物理学到一定程度,都不得不惊叹地发现和承认,整个宇宙世界有着一种精巧无比、精美无比、精致无比的结构。他进而提出:如果我们看到并承认这个美妙结构的存在,那么,就必须有一个问题:如此精巧的结构,它的设计者是谁呢?换句话说,到底是什么样一种力量设计并掌控着这个不可思议的宇宙?
基督教称这个至高的力量称为“上帝”,伊斯兰教称之为“真主”,哲学家将称之为“存在”,黑格尔称之为绝对意志或绝对精神,马克思主义者称之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思想则称之为“道”。中国的儒、道、释三家,都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这个至上之道。
那么,“道”到底是什么东西?道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去闻道?这是我们人生和生命中大根大本的问题。
道德经开篇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语极言“道”之不可道,不可名,不可说,不可思议。
然而对于不可言之道,老子还是写下了洋洋五千余字。循着这五千真言,我们可以去追寻道之所在,去体悟那道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做一次深呼吸,让我们的身心在长长的吸气、吐气之后,完全地安静下来、放松下来。在这安静放松的感觉中,我们可以经验到什么呢?宇宙间有一种力量,就象看不见的空气一样,通过我们的呼吸和我们生命融为一体,它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身体,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周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
让我们把眼光和思绪放飞到浩翰的宇宙自然吧,为什么每天月亮按时下山、太阳按时升起呢?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四季轮回、季节分明呢?为什么会有风、雨、雷、电呢?为什么有山河大地、春生夏长、万物兴衰呢?在这一切事物和现象背后,有一种最终极的力量,就象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一样,在设计、掌控、指挥着一切。
从人生来说,我们每天饮食起住、言谈举止,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次思考和每一项决策,是什么样一种力量在掌控和指挥着什么呢?
如果我们老是该吃饭时不吃饭,该睡觉时不睡觉,天长日久,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这又是什么力量在“处罚”我们呢?
如果小孩子学习不认真努力,功课就可能不及格,老师、家长就会批评甚至处罚。如果我们工作不认真努力,业绩就会上不去,就会失去奖金和晋升机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在起作用呢?
对于不过六尺之躯的人类来说,地球已经足够大的,可是,不要忘记,伟大的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而矣,而太阳系又只是银河系里的一个普通的星系而矣,而在漫漫宇宙当中,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多少呢?成百上千亿个……如此浩翰无垠的宇宙里,每一个天体都依照特定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运行,比迄今为止人类设计发明的最高级的电脑控制系统还要稳定,从来不出任何差错。是什么样一种力量在掌控这一切呢?是谁设计了宇宙管理软件?
因果律就是道
古人云,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又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国家和社会,只有顺道,才会兴旺发达;企业、家庭也是如此。就个人来说,只有顺道而为,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人生。
所谓“道”,如果我们再通俗一点说,可以理解为人们常说的“客观规律”,或者“绝对规律”——有些哲学家称之为的“绝对意志”、“绝对精神”、“绝对真理”。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抗、不可违、不可背的。
纵观古今中外,一切事物的发展,无外乎要遵循三大规律: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人性的规律。一切社会历史的悲剧,一切个人、家庭的悲剧,从根本上看,无外乎是违背了这三大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社会动荡,说到底就是违背了此三大规律;而我们所取得的所有成就,则是因为我们遵循了此三大规律。今天中央倡导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就是要使一切经济发展活动和社会治理行为都依据和遵循此三大规律。无论是以法治国、以德治国,都必须依“道”行事。
话虽如此,可是,到底如何来认识和把握宇宙、社会、人生的大道呢?
在由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曾子所著的、北宋后被列为四书五经之首的《大学》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给我们讲清楚了“道”的运作规则。
世间一切事物,有本才有末,有终必有始,有先则有后。而本末、始终、先后,所说的就是因果规律。
可以说,世间万法皆空,但因果律绝不走空,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万年前种下的因,一万年之内果也许没有出现,但一万年之后果一定会出现。因具足,则果圆满。
因果律其实就是“道”,或者说,“道”就是按照因果运行的规律来“生万物”的。
作为人来说,如果懂得顺因求果,凡事懂得本末、始终、先后,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就会如鱼得水,自在从容。
所以有句话:“菩萨种因,众生求果”。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我们要想得正果、善果,就得种正因、善因。反过来,只要我们真正懂得种正因、善因,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得正果、善果,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这就是顺道而生。
举例来说,你要想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就应该认真负责,这样就容易出成果、受表彰,这就是顺道;反过来,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就是逆道,就难以出成果,就会差错不断,受到处罚。
再比如,如果你想有良好的健康,就得遵守作息规律。晚上十一点到零晨三点是睡眠的最佳时间,你若没有按时睡觉,错过这个最佳时间,哪怕早上起来很迟,起床后也难有精神,长期如此,你的身体就会出毛病。
又如,人的身体正常情况下一日三餐,到时候就饿,你若老是因为忙于工作,而不按时吃饭,你的肠胃就会提出抗议。这种情况一再发生,疾病就会到来。
如此等等。小事见大,大事见小,“其道一也”,基本道理是一样的。
君子居易,小人行险
《中庸》有言:“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易,就是简易、平常、简单易行,也就是“道”。“居易”,就是居于道,即顺道而为,顺道则易。俟,是等待的意思。所谓“俟命”,决不是说要被动地等候和听从命运的安排,而是说,要顺道而生,乐天知命。所谓行险,就是冒险,干违道的事。
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懂得按照道的要求,顺道之自然,以简单容易的方式来待人、接物、处事,从容淡定地等待命运的按排,而不是放纵自己的欲望和意志,去刻意钻营。小人则不然,小人总是在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下,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做冒险的事。
天行有常,大道不虚。古往今来,真正的圣贤君子,都懂得顺应大道。所以,他们的人生,总是处在明道、顺道、向道而生的状态,也就是自觉地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规律。做所该做,为所当为。有所为,亦有所不为。顺天承运,相时而动。这样的话,人生自然就会变得容易,变得自自然然,简简单单,一切都会显得从容不迫,因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过程。
所谓顺其自然,就是顺应因果律的自然。该起床的时候要起床,该吃饭的时候要吃饭,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工作的时候要工作,该休闲的时候要休闲,该睡觉的时候要睡觉,如此而已。这就是所谓“居易以俟命”。一切天命都藏在我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之规律的顺应当中。这就是君子所为。在这里,君子就是指具足智慧的人。
小人则不然。小人总是存着侥幸的心理去“行险”,为了名利和欲望,做违背自然、社会、人生之规则的事。
老子曾指出:“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夷,就是平坦。径,就是小路。就是说,社会人生的康庄大道本来是平平坦坦的,很好走,只要顺着走就行了,但生活中许多人总是喜欢玩弄小聪明,总是习惯于走小路,抄捷径,贪小便宜,从贪小便宜渐渐演变成贪大便宜,一切贪污违法犯罪现象都是这样沿伸出来的。
所以老子感叹:“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何谓“勇于不敢”?这里的“不敢”绝不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缺乏勇气,而是指不敢违道。在老子看来,坚定地求道、顺道、卫道,自觉地依正道行事,生怕自己的行为有违真理,这才是真正的勇敢,这是君子式的勇敢。
哪怕有再多功名利禄的诱惑,哪怕刀架在脖子上,哪怕上刀山、下火海,宁愿“杀身成仁”,也不敢做违道、背道的事,这就是君子式的勇敢。
这也是孔子、孟子所欣赏和称赞的勇敢。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样的人,就能够向道而生,他的生命就能够与道同在,博大圆融,生生不息。
而小人式的勇敢,是由于对真理的无知,“勇”于做逆道、背道、违道的事,这样的人,实际上是一次次一天天给自己种下祸根,即使现在看起来威风显赫一时,但迟早会大祸临头。
所以孔子也曾感慨:“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直,就是正直,顺道而为。罔,就是不正直,违道而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顺应大道正直而为,才有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而那些违道而行的不正直的人之所以目前还能生存着,只不过是幸运地暂时免于灾祸罢了——报应未到而矣。
所以说,小人不可能获得真正幸福的人生,贪官污吏奸商不可能获得真正幸福的人生。
(天)道——(地)理——(人)心
“道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里的这句话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当中、在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不可以离开的、也不可能离开的,如果可以或可能离开,那就不是道。
就象空气所处不在一样,道无处不在。道是一种至高至大、无形亦无所不在、无能亦无所不能的终极力量,这个终极力量管控也宇宙自然万物,也掌控着人生的一切。人生只能顺道而为,不可能逆道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得最多的一个口道禅之一就是“知道”。经常会有人问:“知不知道?”有人答:“知道”、“不知道”。可是,我们很少问自己:所知的到底是什么“道”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闻许多“道理”,也经常评说某某人“讲不讲道理”,可是,何为“道”?何为“理”?道与理什么关系?
《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三才之间是什么关系?
作为掌控宇宙人生的终极力量,道是上天意志的反映,是宇宙精神的综合,是存在力量的示现。
天道只有一个,但世间的理地无穷无尽。物理学有物理学的理,化学有化学
的理,经济学有经济学的理,法律学有法律学的理,科学有科学的理,文学有文学的理……只有符合道的理,才叫真理。一切理皆是天道的示现与反映。或者说,理是道在各个领域的反映和投射。就象一颗参天大树一样,有无数的枝和叶,但根和杆却只有一个。
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沉迷于理,却忘了悟道。特别是一些“惟科学主义者”,惟人类理性是从,一切皆以看得见、可实证为标准。
被称为20世纪人类心灵导师的印度哲学家克里希拉穆提曾说:真理是无路之
国。真理就是道。天道是无路之国。我们永远无法用科学的、实证的、可视的思维来证道。
但正如孔夫子指出的“道不远人”。道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道就在我们身上,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然而我们却视若无睹、视而不见,因为用错了方式。
道者,在天为道,在地(指一切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为理,在人为心。天、地、人三才从来是一,而非三。那看不见的道,不在别处,就在看不见的心里。只有当我们静下来,往心里看,往内心深处看,我们才能窥见到道的面目——那无影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的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里、每一个血管里、每一个毛孔里、每一个器官里。而外部世界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沙一土,无不是大道的化现。
从《水知道答案》的试验,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的意念之与世界的关系。一切外部世界皆“惟心所化,惟识所变”。
心与道本是合一的,心外无道,道外无心。心与理本是合一的,心外无理,理外无心。理与道本是合一的,理外无道,道外无理。道,就在“天道——地理——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