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民责任将成车企普世法则


    7月上旬,东风日产在广州发布了东风日产的企业公民战略报告,基于产品、品牌全方位竞争的需要,这个报告有可能揭开国内车企建设企业公民责任的序幕。

 

    中国车企的公民责任何在?这个问题从汶川地震以来一直是业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国内车市中小排量车型上半年持续繁荣,乃至汽车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都深刻阐述了企业普世主义法则的核心:惟有能够满足最广泛群体需求的产品,且提供最大福祉的产品,才能在消费群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就是汽车商业普世主义法则,这种相互回馈的商业普世法则也将给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带来巨大的变迁,这便是汽车商业的普世法则张力。

国内车企的企业公民责任萌芽于去年汶川地震,汶川地震后,全国40余个汽车企业捐助了3亿多元人民币,这个数额在总捐助额550亿人民币虽仅占0.05%,但在支柱性产业中位居前茅。车企主动担负企业的公民责任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将短期的赈灾捐助变为长期的公益建设,对行业发展来说,其意义不亚于一次企业文化的革命。

 

    如何看待车企的公民责任?在车企国有时代,企业的公民责任自不消说,但现在的国有车企已非简单的政府管理的企业,资本构成更为多元化,在车企资本多元化的同时,伴随着消费行为的多元化,简而言之,理性化的汽车消费行为已非简单的商品价值交换,中间更伴随着消费者对企业文化、产品质量及品牌形象的多元化选择。东风日产2003年成立之初,其产销量不足6万辆,到今年将超越38万辆的销售目标。短短的6年,东风日产产销量增长了6倍。大概正是有感于此,任勇才说,这意味着东风日产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对社会和各利益相关方作出更多的承诺。

 

    事实上,车企公民责任的建设不仅是企业与消费者的价值共享过程,更是社会各行业价值链相互促进的过程,如去年上半年钢铁价格上涨带动部分车型价格上涨,更引起长三角、珠三角汽车零部件行业恐慌。而今年上半年车市持续火热,又带动了汽车电子等汽车下游产业的繁荣。

东风日产将企业公民战略作为长效机制开创了国内车企担负起公民责任的先河,从更为长远的角度看,这个战略具有标杆意义,我们不仅希望公民责任成为车企的核心价值,更期望这种价值矩阵中出现更多的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