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碎影》序
舒 乙
作者吴从垠长期在广东中山市工作。近十年我和中山市也有一些联系,因此 和吴先生互相认识了。此前我的朋友姚珠珠、叶武林早就和中山市有联系。姚曾是中山市一个国营大企业的顾问,叶则是去写生、创作和办画展。我曾跟随他们去中山市休假和参观。这样,慢慢地我也拥有了一批中山市的朋友。2006年11月,我自己在中山市美术馆举办了我自己的第九个个人画展。期间由于时间比较充余,我曾到五桂山小学去讲演,那里的学生念了我的散文集《大爱无边》,举办过读书作文比赛,校园里还特地竖了一大块石头,上面有我书写的“大爱无边”四字。其后某一天的晚上,我在漂亮的中山市图书馆曾和中山市作家协会的朋友们见面座谈。中山市作协主席就是这位吴从垠。我记得我谈了我自己对散文创作的见解和体会。
我高兴地发现,吴从垠和我是同道者,他的散文创作理念和我的十分相象。我们是志同道合者。
《半途碎影》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子。
接到来稿后,我把这本散文集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是一气儿念下来的,我很喜欢它,欣赏它,愿意为它写点文字,谈谈我的读后感。
散文写法并无一定之规。但是,从入手的办法去分类,有三大类。一类是偏重议论的,抓着某一种现象,从各个侧面去剖析它,抒发自己的看法,大体上是心声的交流,是意念的解析,是感情层面上的细语。另一类则是记实的,专门描写某一件实际发生过的事情,绝不杜撰,而且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受,提升到思绪上来,有感而发,叫做感悟人生吧。还有一类,则是介乎于两者之间的,抓住一种事,不是一件,是一种,比如桌子椅子,理发或者猫狗,而不是某一只特定的猫或狗;展开描写、叙述和分析,形情兼备,生动活泼,最后也是议论一番,找出哲理来,抒发感情。
吴从垠的散文属于第二种。
这一类又分成写地的、写人的和写事的。在《半途碎影》里写地的占了一半,其中有写故乡的,有写中山市的,也有游记。我喜欢那些写中山市的,因为我去过那里;去过的地方因为熟悉而倍感亲切。读着它们,仿佛我又回到了中山,中山市又站在了我的面前。好文章就有这种魅力,它能让纸面的文字立起来,成为立体的,有形的,可见的,可以勾起回忆和遐想的。
关键是写的时候要有好的切入点,才能不流于泛泛之谈,才能和别人不一样,才能不是流水账。选好切入点极为重要;它是文章成败的关键。这往往要思索很久,才能真正找到感人的“核”,也就是那个特别感动你的“核”,让你久久不能忘怀的“核”,恨不得是记了半辈子的“核”。找到了这个“核”,动笔时写起来可能很快,文章也才立得住,别人读起来才能觉得新鲜,有味,耐看。
吴从垠的散文便是这样的。
所以,它们不俗;
它们不同一般;
它们有个性;
集成集子,能让人一气读下来,有磁性。
我很愿意写个小序,推荐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