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互动:激情


                        真情互动:激情
                                           作者:耿丽娜
 
    石岩壕先生,像我们这样以重大社会问题为支点的对话,在网络上写出这一系列文章的例子实属罕见,它或许在时光的隧道里会成为网络散文发展及互动的一种历史印记。

    其实,我非常感谢岩壕先生您,如果没有您对我写的《中国人不再跪拜》那首诗歌认真的回复,我就不会写出《对话中国人的劣根性》的文章;如果没有您继续写出《“劣根性”一文的读后感》,就不可能产生我的那篇《人啊,你到底怎么了?》。我在创作这个题材层面上的激情需要点燃、互动,而恰恰是您在对话中的文字点燃了它。
      
    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作者在一个阶段创作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疲惫感,找不到兴奋点,需要在风格、题材、境界上有所突破,没有突破就不可能使文学作品再上一个台阶,这是非常难的事情,所以我就创作了那首诗歌《我——诗人》,来诉说我心灵的追求,渴望有所突破。好的文学作品要呈现出人性中最真的性情,可能会有读者不能理解。

    很早以前,我曾看到过这样的论点,“懂得把性爱发泄转换为创作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无论男人女人成功的人士,在生理上都拥有旺盛的精力,比一般人具备更强烈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激情,就像是那能发电的风,风力的大小决定着发电电能的流量。也正因为他(她)们把这种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巧妙地转换到自己爱好的事业中,所以他(她)们更容易取得成功......

    诗歌说到底,是需要激情的艺术形式,是从心灵深出迸发出来的感情。而诗人的知感一旦被自然唤醒,就会产生一种最高级的生命精神状态。诗人把自身植入时间,在流浪中体验、呼吸、成长,和自我对话,言说着生命的感悟,使之语言成为最动人的陈述和摇曳。就像种子被撒进了土壤,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


                      诗评:《我---诗人》
                                                 作者:石岩壕
 
    很欣赏丽娜女士的诗作《我----诗人》,我欣赏用诗歌为载体表述自己的情怀、展示自己的实力。诗人的“桂冠”则是加冕的一种形式,“嘉勉”才是诗人前进的勇气和动力。所以,丽娜的嘉勉让我深深的感动---正视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超越自我。倘若“自我”没有信心或勇气,这样的豪迈气概怎能凸显、怎能冲破自我的束缚?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哲理的结论千真万确!

   《我----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丽娜感到写作的“困难性”和“艰巨性”,即所谓旨在意境和风格上的延伸和突破。文字作品是不是越写越好,是止步不前还是趋于平淡。丽娜意识到需要冲破,上一个台阶正是“自我”认识的新起点。延伸和突破都需要时间、经验、阅历、总结,需要对生命、生存、存在的内省和反思......

    新的起点尚要来自人性意识的助推。创作之际的心理层面早已筑起厚实的地基,需要升温生理层面的熔化或者是真正的关键,这是佳作、力作、传世之作的最好的催化剂。诗人的观点直白而又明确,创作的视点逾越了常规,《我----诗人》横空出世,彰显光华。

    欣赏就是欣赏,摒弃恭维,远离恭维应当是笔友间互动交往的准则。所以,做功课、做好功课便是我向诗人学习的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