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变革应对危机——推广丰田生产方式的本质所在


真正的挑战是“找到问题”

不论企业信奉“给我结果”的办事原则,还是努力通过各种培训,帮助员工提高个人能力;不论企业推崇“狼性”,还是强调“团队协作”,都必须面对这样的挑战——如何让更多的人愿意发现问题,如何帮助更多的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上述的挑战,想一想,是不是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需要首先明确——这就是明确“什么是问题”?!如果不清楚“什么是问题”,那么经营管理中一切努力都将是盲目的。

 

三个“非常难”

弄清楚“什么是问题”,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想一想,每一次围绕“正在面对的问题是什么”的讨论,是不是都会有一些质量并不高的争论,是不是都难以达成一致呢?!(比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描述的才是问题,其他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偏见)

再想一想,每一次针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的讨论,是不是都会因为立场不同,诉求的利益不同而迟迟无法形成共识呢?!(比如:即使给出了某种形式的结论,也会有人心存不满,或者表现出消极的情绪)

进一步想一想,每一次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的时候,因为经验不同,能力上的差异等原因,是不是总找不到让各方面满意的答案呢?!(比如:面对接下来该怎么做的决议,会有人再次提出异议,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打折扣)

其实,所谓的“三个非常难”,其根源就是定义“什么是问题”的标准不清晰。其难点就是没有针对“如何描述问题”,以及“怎样定义解决问题的效果”给出能够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法。

 

危机,不是一天形成的

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在讲“责任”、“贡献”、“问题”、“方法”……等各种各样的概念,但是因为对概念的理解和解释方式不一样,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就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冲突”;

企业每天都在强调“品质”、“成本”、“交货期”……等各种各样的指标,但是因为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方式不一样,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就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企业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成果:仅仅是“做了”,还是“做成了”?仅仅是“做完了”,还是“做好了”?因为在概念和现象的理解和解释方面存在巨大的分歧,所以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很难针对工作成果完成科学的统计。

因为没有针对工作成果的统计,所以就造成了“简单问题重复出现”、“系统问题(往往也是复杂问题)无人问津”、“每个人都要求他人先做出努力、给出承诺,却不愿意自己首先完成转变”、“好像谁都希望解决问题,但实际却是很少有人为发现真正的问题而持续努力”……等一系列表现形式各异,本质相同的问题。

细细想一想,其实造成上述危机的各种各样的根源,是不是都源自三个“非常难”呢?!

 

面对危机,首先需要承认“不一样”

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太多的企业和个人,都出于习惯急于给出“应对的方法”。经验证明,之所以出现危机,之所以反复出现类似的危机,之所以出现严重的危机,根源往往就在于每一次的“应对的方法”,都是在匆忙之中给出的——

ž     针对“正在面对的问题是什么”的思考,带有不同程度的偏见;

ž     围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的讨论,更多地来自习惯而不是真正的分析;

ž     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的成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想一想,在没有解决这三个“非常难”的前提下,就匆忙给出应对危机的“所谓的应对方法”,会有好的结果吗?!

不承认“不一样”,也就是忽略“三个非常难”的做法,不仅不是寻找应对危机的方法,甚至就是在制造新的危机。

 

成功应对危机的前提

承认“三个非常难”,承认人们在“正在面对的问题是什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的认识上的不一样,其实就是承认或部分认可“大多数危机,其本身就是三个非常难造成的”。

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寻找应对危机的方法,才有可能找到富有真正意义的,能够指导具体行动的办法。换句话说就是——

要应对危机,就必须面对“三个非常难”;

能不能成功解决“三个非常难”,其实就是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对危机;

防止危机再次出现的根本方法就是

 

再次关注丰田生产方式的理由简单且富于戏剧性

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世界认识了丰田生产方式。原因很简单——面对石油危机,同行出现的经营困难,没有困扰丰田公司。

面对这一次的金融海啸、以及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世界在一次关注丰田生产方式。原因同样很简单——几十年首度出现亏损的丰田公司,在出现亏损的同时还首度跃居世界汽车领域的“老大”。

为什么呢?

 

丰田面对问题的态度

看一看丰田公司有什么与众不同?——

ž     持续压缩流程,做到“准时化”(一根钢丝,如果将其越来越紧,它的名字就可能变成琴弦:在不同的地方扰动它,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其实这就是“准时化”:一种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的方法)

ž     从来不关注仓库的“无库存管理”(用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的话讲就是:所谓无库存管理其实是“限量”。也就是不制造不需要的东西。其实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求——“时刻关注自己被需要什么”,之后去做“该做的”,去努力根据“该做的”增加“会做的”,而不是仅仅做“会做的”)

ž     把问题看作是实现进步和改善的机会——不带任何成见地,在现场完成持续的观察:对每件事、每个问题、反复地追问“为什么”(其实这就是“实事求是”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在实践论的基础上用矛盾论分析问题。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一系列具体的做法,任何人、任何企业、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变革面对问题的态度,才是应对危机的最根本的办法

变化是绝对的,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变化下去!因此,所有的工作都必然地与问题为伍,所有工作的价值都必然地体现在“能不能在变化中取得预期的效果”上。

在制造问题的做法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变化和问题,到底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如果不针对这个最本质的命题给出答案,应对危机就是一句空话。

 

推广丰田生产方式的本质

能不能让更多人用解决问题的成果证明自己的价值?能不能帮助更多的人发现真正的问题?能不能更大范围地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不能引导更多的人转变对问题的态度?总而言之,能不能让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始终围绕“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就是推广丰田生产方式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