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常用术语 ---K线


   K线,又称阴阳烛,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日本,当时日本粮食市场上有一位叫本间宗久的商人为了能够预测米价的涨跌,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市场米价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分析预测市场米价的涨跌规律,并将米价波动用图形记录下来,这种图形就是K线最初的雏形,故K线又称日本线或酒田线(也有称酒井线的),本间宗久的著作《风、林、火、山》(典出《孙子兵法》),后来被迅速推广到股市并向世界流传,其K线组合有若干种形态统计,由于本间宗久的家乡在日本的酒田,故其罫线之法被称为“酒田战法”。

   1990年,美国人史蒂夫·尼森以《阴线阳线》一书向西方金融界引进“日本K线图”,立即引起轰动,史蒂夫·尼森在《股票K线战法》一书中第一次向西方金融界展示了日本长期以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4种技术分析手段,破解了日本金融界投资人的秘密,展示了蜡烛图、三线反转图、砖块图、折线图的魅力。史蒂夫·尼森因此而被西方金融界誉为“K线之父”“K线”是阴阳线的统称,那么,为什么叫“K线”呢?实际上,在日本的“K”并不是写成“K”字,而是写做“罫”(日本音读kei),K线是“罫线”的读音,K线图称为“罫线”,西方以英文第一个字母“K”直译为“K”线,由此发展而来。

   一、 K线基本含义

   K线又称阴阳线、棒线、红黑线或蜡烛线,起原于日本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7)的米市交易,经过200多年的演进,形成了现在具有完整形式和分析理论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二、 K线基本型态应用

  从每日的K线图的形态上,我们可以作出以下大致的判断:

   1. 大阳线,表示强烈涨势。2. 大阴线,表示大跌。3. 多空交战,先跌后涨,多头势强。4. 多空交战,空头略占优势,但跌后获得支撑,后市可能反弹。5. 多空交战,多头略胜一筹,但涨后遭遇压力,后市可能下跌。6. 多空交战,先涨后跌,空头势强。7. 后转信号。如在大涨后出现,后市可能下跌;如在大跌后出现,则后市可能反弹。8. 反转试探,如在大跌后出现,行情可能反弹;如在大涨后出现,则应保持冷静,密切注意后市之变化。9. 表示多头稍占上风,但欲振乏力,后市可能下跌。10. 先上涨后下跌,空头略占上风。11. 俗称大十字,表示多空激烈交战,势均力敌,后市往往有所变化。12. 小十字,表示狭幅盘整。

   应该注意的是,单个K线的意义并不大,而应该与前些日子的K线作比较才具有意义。

   综合K线型态,其代表的多空力量有大小之差别;以十字线为均衡点,十代表多方力量最强(空方力量最弱),一代表空方力量之最强(多方力量最弱)。

   三、 K线中长期基本型态及运用

   上面介绍过K线单日的股价强弱变化,那么,对于中长期的股价变化,如何利用K线再加以判断呢?首先,先介绍几种K线连接起来后所形成的基本型态。

  (一) 头肩型

   K线在经过一段时日聚集后,在某一价位区域内,会出现三个顶点或底点,但其中第二个顶点或底点较其他两个顶点或底点更高或更低的现象。如图10-3是一顶二肩的头肩顶;或图10-4,是一底二肩的头肩底型。然而,有时也可能出现三个以上的顶点或底点;若出现一个或二个头部(或底部),两个左肩与右肩,称为复合型肩型(或复合型头肩底)。

   (二) 双重顶

   双重顶是当某一种股票急速涨升至某一价位时,由于短线获利回吐的卖压出现,成交量扩大,股价自峰顶滑落,然后成交量随股价的下跌而逐渐萎缩,股价止跌回升后又开始往上盘升,涨升至与前一峰顶附近价位时,成交量再增加,但却比前一峰顶所创造出的成交量少,上档卖压再现,股价再度下跌,且跌破颈线,形成一直往下走的弱势。颈线即是在双峰间的低点划一平行线,由于双重顶完成后突破颈线,从图形上可看出,非常类似英文字母“M”,故双重顶又可称“M”头。

   (三) 双重底

   即为双重顶的反转型态,形成“W”型;也就是股价下跌至某一价位时出现反弹,但是买方力量仍未能集中,股价再度回软,然后跌势趋于缓和,在跌至前次低价附近获得支撑,买方力量此时增强,股价开始呈现转强走势。

   应该注意的是,双重顶(或双重底)出现时,不一定都会呈现反转走势,有时依然会呈现整理型态。双重顶或双重底完成后,突破颈线幅度超过该股市价3%以上时,才能算是有效突破,否则,仍有可能是盘旋整理甚至反转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