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跨国收购或是惊世阴谋
文/陈真诚
(内容导读:这场跨国大收购,很可能成为惊世的“阴谋”。不管其结果如何,不管是不是炒作,都将为产生可观的商业衍生价值。除大家已经关注的其他受益方面、领域外,还将为运作企业(投资人)奠定不错的房地产开发基础……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未必是时间巧合
发生金融危机,几乎全世界都认为是一场经济灾难,几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各主要行业都因此遭到打击而下调,经济预期,甚至连通用这个实体企业都无法幸免,而在中国政府出台政策、动用财政、金融工具以刺激投资、鼓励消费后,却有不少中国企业认为也是海外“抄底”的绝佳时机,甚至有一些企业还上调了经济预期,尤其价格预期。其中,最主要的依托政府资源的生产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能源企业等。
6月1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其全面重组的内容之一就是出售悍马。当日凌晨,就有中国买家收购悍马的消息传出。
6月2日,腾中重工(即“拟收购方”)及时发表声明称,公司将为悍马品牌及其研发进行投资,生产更加节能的车型。拟收购方称,根据签署的“排他性”协议性质,通用在与拟收购方继续谈判过程中不得与其他潜在买家进行接触。最终,若谈判顺利,双方将正式签署收购协议,悍马品牌将归拟收购方所有。若谈判失败,双方确定无法达成正式收购协议后,通用方可与其他潜在买家继续接触。当天,悍马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泰勒也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拟收购方的投资和支持下,悍马公司定能实现其目标。
6月3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和拟收购方就出售悍马品牌达成了谅解备忘录。根据该谅解备忘录的相关条款,拟收购方享有使用悍马品牌的权利,并获得其关键高级管理层及营运队伍,将承续与悍马经销网络相关的现行的经销商合约,与通用汽车就总装、部件和材料供应的长期合同进行磋商讨论,计划对悍马品牌和产品研发能力投入资源,从而满足美国和全球市场对如高燃油效率的新产品的需求。悍马在书面回答《广州日报》提问中称,拟收购方买下的将是包括悍马商标所有权、品牌名、对现有和未来悍马产品的设计、模型所有权以及悍马有关的知识产权。这次出售不会包括任何军工技术或军用车辆。悍马仍然将是总部在美国的公司。通用(中国)对外公布的消息称,悍马总部及运营机构将继续保留在美国境内,目前的领导层也将继续留任。此次交易预计在第三季度末完成,但是还必须符合特别成交条件,包括得到相关法律批复。目前协议的最终条款尚待最终磋商决定,协议所涉及的具体财务方面的信息目前尚不能透露。
不过,有来自通用中国有关人士的消息称,原定公布收购方的时间是全面协议达成以后。通用提前于6月3日公布消息,完全是被动证实收购方的。对这句话不难做出这样的解读,并结合种种迹象来看,拟收购方几乎在通用宣布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一时间对外宣布拟收购消息,未必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不能排除的一种可能是,拟收购方是在运作一场经过精心准备的“阴谋”:有预谋地提前公布消息,以抓住通用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个关键时机在全世界争取最大的被关注,尽可能放大舆论传播、商业推广效果,以达到其所设想的某种商业目的。通用则遭遇了一场也许非恶意的“阴谋”,在提前公布收购消息方面,被牵着鼻子走。
未必是真要达成收购目的
大量的报道指出,今年3月中旬,通用悍马CEO詹姆斯·泰勒一行就专程抵达成都,并受到了成都市政府相关领导的接见。随后,通用悍马与拟收购方又在德阳就收购事宜召开协调会,进一步磋商相关的收购事宜,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撮合拟收购方和通用汽车走到一起的,是拟收购方的独家财务顾问瑞士信贷以及通用汽车的财务顾问美国花旗银行。
只是,正如前面分析所指出的,拟收购方很可能是在运作一场经过精心准备的“阴谋”,希望尽可能地放大舆论传播、商业推广效果,以达到所设想的某种商业目的。那么,逻辑上说,这个第一目标可能是“阴谋”者最为注重的目标,那么,将来可能的真实收购,则只是退居其后。也就是说,将来是否真能达成收购目的,并不是“阴谋”者最为关注的。或者说,“阴谋”者也许压根就没想过真要收购,而只是为了某种商业目的而利用这个题材,诸多的实现准备、沟通谈判、成本投入等,只是为了让“阴谋”表现得更圆满,更具有舆论传播力、商业推广力,使综合商业利益达到最大化。因为,事实上,即便将来收购未成,或按照原来的思路“放弃”收购,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多的“负面”效果,而其前所运作出的舆论传播、商业推广效果等商业收益已为既成事实。同样,事实上,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这场跨国大收购。如果将来没有真的收购,这些因素使之顺理成章,合乎逻辑。
悍马最初为军用轮式车辆,由美国汽车综合公司研制,在1992年海湾战争中一战出名,随后生产辆民用车,被誉为越野车王。1999年,通用汽车购入悍马品牌,开始大量生产、销售民用型悍马车。民用悍马的突出特点是其强大的越野性能和与恶劣环境对抗的能力,但是不折不扣的“油老虎”,油耗高是其突出缺点。2008年6月,通用汽车决定对悍马品牌进行战略评估,此时,悍马的销售已是每况愈下。2006年,悍马在美国市场共售出71524辆,而到了2008年上半年,销量降至16158辆,2008年全年的销量也只有37573辆。通用在2008年提出战略转型,注重小型车以及新能源车,高油耗的悍马俨然已成为累赘。
只是,虽然悍马已经只是代表正在衰落产品的品牌,已成为美国人口中的“鸡肋”,但由于诸多原因,美国未必真会让中国企业收购其品牌。正由于这个因素的存在,就可能放大舆论传播、商业推广效果。因此说,尽管尽管通用和白宫都天对出售悍马作出积极和高调的评论,但由于悍马是美国唯一的军用越野车供应商,如果转让给中国企业的话,在美国定将引起很大的争论,虽然收购的资产包中不含“技术”、生产工厂等内容。也许美国对外投资委员会(CFIUS)很可能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至少会认真对双方的一切转让事宜进行核查和评估,确保与美国有关的重要技术被保护起来。在美国审查期间,不排除有人会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理由进行否决。美国参议院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哈奇(OrrinHatch)曾公开表示,因为他认为无论将悍马出售给哪个国家都会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造成伤害,因此他一直都在努力试图阻止通用将悍马品牌出售给中国。美国军方6月5日表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出售悍马品牌的计划,将不会涉及军版悍马“赫姆维”。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收购象征“油老虎”乘用车产品的悍马品牌,在国内也将可能面临诸多难关。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这种收购并不看好,舆论上也是纷繁复杂,褒贬不一。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除具有美国不可能让出或与他人共享的军用意义上的价值外,悍马品牌的价值主要只在高耗油乘用车上面。在其他领域或产品上,悍马品牌的价值不大。
有媒体称,拟收购方收购悍马,中汽协称简直是胡闹。
目前,我国政府正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今年年初,我国通过减免1.6L排量以下乘用车的购置税,鼓励低排量车辆发展,以适应现在日益紧张的石油资源。而悍马一向以“油老虎”著称,拟收购方的收购对象无疑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恐怕很难拿到乘用车"准生证"。虽然拟收购方也曾表示收购后将通过技术革新,让悍马也披上低耗能的帽子,但其只是乘用车生产领域的门外汉,没有任何经营经验,所以未必真能做得到。
而且,目前,收购悍马品牌一事还只是两个企业之间的协商,还没有进入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流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并不赞成。作为对外投资,未必能通过商务部、发改委的审批。根据由商务部出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关于“中方投资额1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的相关规定,拟收购方应当提交申请书,并提交国家有关部门的核准或备案文件等申请材料。按程序,作为地方企业,拟收购方须通过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申请。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于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同意后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商务部。商务部在 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后,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核准答复。目前,虽然还没有进入法律审批程序,但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并不赞成此次交易,口头申请曾遭中央部委拒绝。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表示,并不看好此次收购。目前,拟收购方在此次收购中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并不了解收购方的真正意图。虽然政府鼓励走出去投资,但对于投资项目需谨慎对待。此次收购,拟收购方保留了美国生产基地与运营机构,而悍马在全球的销量过少,这将意味着拟收购方以后将要持续投入现金流,必然给拟收购方带来不少负担。
未来结局扑朔迷离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当事双方均拒绝透露此次交易价格,理由是谈判仍在进行中,协议有可能被修改。
据外媒报道,此前通用汽车在申请破产保护时在递交给法院的文件中曾表示,对悍马的估值为5亿美元。通用曾表示,这次交易预计售价不高于5亿美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只是,协议内容并不意味着悍马的售价就一定可以达到5亿美元,这次交易金额预计为1亿-5亿美元。依据《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如果中方投资者涉及境外投资在1亿美元及以上,则需经中央政府批准。如果中方投资者涉及境外投资在1亿美元以下,省级商务部门就可以办理。这就意味着,如果拟收购方收购悍马品牌的金额不超过1亿美元,那么在省级商务部门就可以直接办理。也就是说,如果真的不超过1亿美元,只要四川省政府同意,就可能在收购的道路上减少一个难关。
《纽约时报》报道说,行业分析师预计,悍马的售价将低于5亿美元。而路透社分析,悍马身价行情已经远远不能与往日相比,现阶段只能为通用汽车换回大约1亿美元现金。这就是说,美国企业最终开出的价格有可能达到1亿美元甚至以上,总收购有可能达到甚至突破5亿美元。这就可能构成一大收购难关,也可成为按照原来计划而放弃收购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公开资料显示,拟收购方企业的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其关联企业全系几大板块目前总资产约为50亿元人民币。有舆论质疑拟收购方的收购能力和消化能力。对此,拟收购方已经表示,收购资金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和银团贷款,目前正在通过财务顾问瑞士信贷和几家商业银行洽谈,按照计划将于9月底完成交易。其意思是说,收购能力不用怀疑。
通过前面的诸多分析,在目前看来,能否成功收购?或是否真的要收购?对这些问题,未来的答案充满不确定性。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这场跨国大收购的未来结局,确实很是扑朔迷离。
幕后人称收购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大量的消息称,在出面收购的拟收购方企业的背后可谓藏龙卧虎,企业实际控制人所拥有的产业庞大。在拟收购方企业的背后,是华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一些投资行们。
华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根源,是成立于12年前的华通路桥。1999年,经过四川省体改办的批准,设立四川省华拓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华通控股注册资本5438万元,注册资本一直维持并未作变更。在迁至成都之后,李炎两次转让其全部股份,并退出了华通控股的董事会。2007年8月,李炎将其全部股份又转让给张志刚,法定代表人也变为张志刚。这是截至目前,在四川省工商局登记变更的最后一次。
拟收购方企业成立于2005年,涉足特种车辆、道桥构件、建筑机械、新能源、石化设备产业,生产大中型载重货车、自卸车、挂车、拖车、混凝土运输搅拌车、大型油罐车、油料运输槽车等特种车辆。拟收购方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李炎。
李炎100%控股的公司NiceAce Technology,是索郎多吉所掌控的大芒硝基地旭光资源的最大股东,持有旭光资源63.9%的股份。索郎多吉持有华通投资98.5%的股份,华通投资持有四川华拓50.2%的股份,四川华拓又是拟收购方企业的控持股股东。这就是说,李炎实际上是拟收购方企业、旭光资源、华通投资、四川华拓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李炎,早年以修路起家,目前旗下产业分布十分广阔,还控股有四川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媒体报道,不但李炎和索郎多吉实际上就是一人,而且张志刚也是李炎的左右手。
6月4日,在接受国内一家财经媒体的记者采访时,拟收购方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李炎,已经证实他就是真正拟收购悍马品牌的人。
李炎对外公开表示,收购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双方已经谈判了八九个月了。从拟收购方企业释放出的信息是说,当地政府早已同意。在今年3月中旬,通用悍马CEO詹姆斯·泰勒一行就专程抵达成都,磋商收购事宜,也与当地政府领导见了面。按照《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如果涉及的是1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省级商务部门就可以办理。这就意味着,如果收购悍马品牌的金额不超过1亿美元,那么在省级商务部门就可以直接办理。也就是说,如果真的不超过1亿美元,只要四川省政府同意,就有可能成交。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这又为舆论传播增加了逻辑和可能性加分。
真实目的主要是进行资本营销
值得重点注意到的是,旭光资源近期将于在香港上市,拟融资14.8亿元。事实上,旭光资源拟在香港上市的时间,与其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的另一企业宣布收购悍马的时间非常接近。由此来看,此次运作跨国大收购的舆论传播、商业推广的目的,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很可能是为了配合上市融资而有意策划运作的资本营销,虽然不排除是巧合的可能。
有媒介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仅仅靠拟收购方的资金实力,显然不够收购悍马,而且收购后的运营费用也十分惊人。但是拟收购方的背后,可以看到有着一个庞大的投资体系和国际化团队,是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思维模式。
有消息称,拟收购方的幕后操盘者们,正试图在香港设法募集收购资金。
在前面分析中可知,撮合拟收购方和通用汽车走到一起的,是拟收购方企业的独家财务顾问瑞士信贷以及通用汽车的财务顾问美国花旗银行。拟收购方企业也已经表示,收购资金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和银团贷款,目前正在通过财务顾问瑞士信贷和几家商业银行洽谈。
从表面上来看,在此次拟收购中,摩根士丹利并没有公开浮出水面,但有消息称,华拓在三年前就开始琢磨上市的事情,就已与摩根士丹利联系上了。而且,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网上的资料显示显示,由李炎家族控股的华通投资,其他的主要股东为美林、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投行。大家知道,美林已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箭”。或许是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回避关联交易或相关法律等问题,因此摩根士丹利并没有浮出水面。事实上,从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尤其并购的实际经验来看,不排除这种可能。
如此来看,并结合种种迹象来分析,不能排除的一种可能是,在旭光资源拟在香港上市前的这个时候,拟上市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的另一企业宣布拟收购悍的消息,赢得大量的舆论传播、商业推广,很可能是为了资本营销,,以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预期,为上市融资加分。至于未来的结果,并非一定要真正实现收购。而且,不排除的一种可能是,拟收购方本就不打算真的要收购。这样看来,双方交易的未来结局,本身就难以推测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应该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不但聘请了公关机构、安排了专门人员运作舆论传播和公关舆论管理,还开辟了专门的网页来介绍交易,宣传企业。由于企业知道媒体会刨根追底,会将旭光资源及其与拟收购企业的资产、收益关系等,大量曝光于舆论上,曝光于公众眼前,曝光于国际证券市场上的资本投资者眼前,进行强势资本营销,有利于提高旭光资源的投资预期,进而有利于旭光资源上市融资。
大量舆论质疑实为运作一次炒作
在前面的分析中可知,拟收购方的真实意图是在旭光资源上市前的关键时期进行资本营销,很可能并不是真的要收购。再加上,由于企业方面到处闭门谢客,几乎集体“关机”,以哑言或失踪来应对大量的媒体采访者。因此,有不少人怀疑收购悍马事件很可能是一种炒作。否则,如果有实力、也真是要收购的话,就“根本不需要躲”。
而且,有人对这场跨国大收购进行了不可行性研究。悍马在美国也只有很小的消费群,拟收购方很难用其在美国盈利。近两年,悍马在美国本土和全球的销量下滑速度惊人,在中国不会有市场,消费者未必认可四川生产的悍马汽车,尤其资产包中不涉核心技术、生产工厂等内容,因而使得其收购意义大打折扣……这个逻辑,客观上在为怀疑其是否真要收购的质疑增加了砝码。
事实上,有大量媒体、舆论,在质疑这次收购只是一次炒作。
据新华社报道,有人说,对于拟收购方企业来说,从名不见经传到一夜成名、全世界皆知,花1个亿的广告费恐怕也达不到这个效果;对于通用公司来说,既然悍马品牌要卖掉,行情又不好,不失时机地早些放出“烟幕弹”来炒作一番,对其他有意收购者也是个“刺激”,说不定能起到“提价”作用。
对于舆论对于炒作的质疑,拟收购方企业新闻发言人赵彤曾不满地表示,“说我们纯粹为了炒作,这不准确。我们也经过了好几个月的努力,对于收购悍马这样的事情,不会就这样随随便便地进行的”。
不过,客观而言,虽然存在企业严格管理信息传播、舆论口径的必要,但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这种欲彰弥盖式的做法,恰巧可增强媒体及公众的好奇心,可增强舆论传播力。
营销推广意义值得肯定
不能不承认的是,随着美国通用汽车的破产,其将出售悍马的决定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已将中国一家不知名的企业在短时间内推向了全世界人的眼前,几乎家喻户晓。
尽管不排除本就不打算真的要收购这样一种可能,但同样不能排除的另一种可能是,企业或真的是想借此机会跻身乘用车整车生产(代工)、销售之列。
如果最后收购成功的话,由于收购的内容只是品牌资产、管理团队、经销网络,不涉及股权收购,可以隔离其原来复杂的债务、债权关系。在美国拥有一家基础良好的轻资产公司,运行成本低,如果操控得好,管理跟得上,消化良好,整体风险可能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由于所收购品牌下的实体产品载体,即未来生产、销售的悍马汽车,依然需通过向新通用整车采购来实现,不但规避了没有在乘用汽车制造供应体系方面任何经验这个问题,还可能因经常性地从新通用汽车进行大宗采购而变成新通用的一个重要关联企业,从通用的品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获得利益,可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拓展力。
再则,正与有分析师认为的那样,如果企业能先稳定在美国国内的生产和销售,然后将技术嫁接到自主品牌上,最终吸收消化其技术,进一步实现国产化,就可能为企业战略服务。而且,由于拟收购方企业将拥有悍马品牌和汽车设计的使用权,因此可能有机会向其他厂商进行生产外包,生产中国版的悍马汽车,增大了成功的可能性,其成功的其前景可能很可观。不过,由于悍马终究只是一个正处在衰落之中的品牌,尤其具有高耗油这个突出缺点。因此,衡量这次品牌收购的价值,除了进行资本营销、企业炒作宣传外,关键在拟收购方如何操作,就在于交易价格了。事实上,价格也正是目前迷团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将来拟收购方很有可能选择放弃,通用也有将悍马转卖他人的可能。但即便最终没有收购,企业也没有多大损失。从目前来看,拟收购方的根本动因或主要动因,很可能只是为了重在进行资本营销的炒作。再退一步来讲,即便最终不能成功收购或原本没打算真的要收购悍马品牌,但企业实际上等于在运作资本营销的同时运作了一次大的实体企业的品牌推广活动,已经获益不浅。
正如有人认为的那样,对于一项资产买卖而言,资产本身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交易的好坏。其关键更在于,交易的价格、时间、方式是否合适,交易这个资源的利用是否具有策略价值。
因此,总的来说,客观而言,在这场跨国大收购中,不管收购成功与否,不管是炒作还是真要收购,旭光资源、拟收购方企业已经一举成名,获得了无形的品牌加分,有利于其进行资本营销和产品营销,乃至于使项目投资更能得到关注、吸引更多的资源。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这场跨国大收购的营销推广意义,值得肯定。
为进军房地产开发奠定基础
目前,对这场拟开展的跨国大收购,大多数舆论在关注其收购的真实性、可行性,在质疑其是否在运作一场炒作。而笔者认为,这场拟开展的跨国大收购,不管最后成交与否,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企业的用意,除前面分析指出的运作资本营销、舆论传播商业推广外,还存在为进军房地产开发领域奠定基础的可能
对于这种可能,存在如下原因,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
首先,据美联社披露的消息称,至少在2010年之前,悍马汽车仍将继续在通用汽车公司位于什里夫波特的装配厂生产。也就是说,在拟收购的资产包中,虽然目前的内容不涉及技术和生产部分,但通用和拟收购方发表的声明中都注明,所有的数据及承诺均限于6月3日双方达成的意向协议基础,将来存在变动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收购成功,还有在国内建设生产工厂的可能。
据国内媒体报道称,2009年3月11日,拟收购方和悍马在德阳举行洽谈,参会代表有四川华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李炎、悍马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泰勒、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黄峥等。当时,四川省领导明确地提出,目标就是打造百亿计的汽车企业。成都市政府领导已经亲自和通用汽车高层会晤,极力想促成项目收购成功,并促使悍马生产线落户到成都。按照规划,龙泉经济开发区将重点发展汽车产业项目。再则坊间传说,此次拟收购方企业准备筹备的资金是10亿美元,其中5.5亿美元将用于购买悍马品牌和美国工厂、管理团队和销售网络,剩下的4.5亿美元将用于在成都东郊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汽车城所在地)建设一条新的悍马生产线。媒体从成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处了解到,今年3月,拟收购方曾前往密洽土地。
众所周知,目前政府出台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也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投资准备了不少土地计划、政策。如果收购成功,在成都建生产线,办工厂,不但可因政府政策而在土地、税费、金融等方面获得好处,而且地方政府也会从增加财政收入、发展经济等方面考虑而给予很好的关照,至少可在土地政策方面给予关照。建设大型企业生产基地,不但需要建设工厂等生产经营物业,而且需要建设员工住宅、生活配套等物业,就需要拿不少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趁机多拿土地,一部分用于建工厂等,另一部分用于建住宅。建住宅,就需要销售。由于员工的可流动性等原因,住宅销售就需要按照商品房来建设、销售。这样,企业就可能因之同时进入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商品房开发领域。而且,企业还可能多申请工业用地,等待将来二级土地市场可流转时将工业用地变成商品房用地,变相囤积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
事实上,近年来,如海尔等不少行业外企业(资金)已经新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重庆的宗申汽车企业已经进军了房地产开发领域,正在开发动力城,其中就有商品房开发。
其次,即便这场收购最终未能成功,或原本就没打算要真正收购,但李炎本身属于建筑行业出身,靠修路赚得第一桶金,而后进入路桥机械制造领域,具有建筑业经验。而拟收购方企业本身是一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包括道桥构件、建筑机械等,生产大中型载重货车、自卸车、挂车、拖车、混凝土运输搅拌车等特种车辆。拟收购方企业的背后,是由建筑企业华通路桥集团变更而来的华通投资,其业务范围包括项目投资、房屋建筑工程等。
由此来看,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不但具有建筑经验优势,而且具有自产设备优势。用资产设备进行房地产开发,不但将增加建筑设备的销售,也可能降低商品房开发的成本,可增加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事实上,在工程设备制造企业中,如中联重科等已经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第三,旭光资源即将在香港上市,上市后可获得一笔融资。为提高上市后企业赢利能力,提高投资者的赢利预期、投资回报能力,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就可能直接或间接投资房地产开发。事实上,目前来看,上市企业中,很少不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而且,旭光资源拥有由相同主要投资人控制的众多关联企业,通过间接的途径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可能性很大。
第四,房地产具有很强的资本属性,具有资金杠杆原理,政府下调资本金比例后使房地产进入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同时,房地产又具有规模、经营额大的特点,容易为企业提供集中投资、获得可观的赢利额的途径。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周期,将为一些企业(资金)进入房地产开发提供机会。
第五,从各种信息来看,拟收购方企业、旭光资源及其投资资产关联企业,尤其企业的老板即主要投资人李炎,不但具有很强的资本运作意识、能力,而且具有比较好的政府资源,拥有进入房地产开发所需要的重要基础。
第六,目前,房地产业本身盛行炒作。经过这次收购的舆论传播、商业推广后,相关企业、投资人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品牌”知名度,获得了很好的品牌、形象加分,也为将来进入房地产开发提供了价值。
总之,对于这场拟开展的跨国大收购来说,不管原本是否真要收购,也不管将来是否收购成功,拟收购方企业,或即将在香港上市的企业等,将来都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房地产投资、开发领域,并从这次舆论传播、商业推广中获益。可以说,这场拟开展的跨国大收购,很可能成为惊世的“阴谋”。不管其结果如何,不管是不是炒作,都将为产生可观的商业衍生价值。除大家已经关注的其他受益方面、领域外,还将为运作企业(投资人)奠定不错的房地产开发基础。
客观而言,毫无疑问,这场可能隐藏惊世“阴谋”的跨国大收购,从前期谋划、运作来看,是值得肯定的品牌传播、营销推广策略,其营销推广意义当不容轻视。
(营销策略与投资顾问工作联系作者陈真诚:QQ:70479688,请注明具体事宜;手机/13808420007,不回打“未接电话”;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0731-44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