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银企合作,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局


 

深化银企合作,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更新、扩大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下,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在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已有大量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运营而破产,中小企业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刻。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主流媒体也在群策群力,以企与中小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一、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所处的困境。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吸收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中小企业大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许多中小企业在目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正处于业务规模萎缩、生产成本上涨、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经营资金濒临断裂的边缘。“活下来”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渴望。
许多中小企业采取压缩产能、融资借贷等途径,来渡过经济“严冬”。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匮乏,银行贷款仍然中小企业融资首选。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谨慎,一些中小企业在无法及时取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不惜饮鸩止渴,寻求民间高息借贷等方式,稍有意外,企业难免破产的命运。
 
二、             当前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顾虑和困难。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一直被视作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业务。据报道,2008年整个金融业不良贷款比率是2.4%,中小企业不良率达到了11.6%。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偏高,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通常具备如下特点:
(一)处于成长期,资金相对有限,主要运营于技术改造、材料采购、人员工资、产品销售等环节,企业自身固定资产累计较少,可供抵押、担保资产不足。其中许多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专利、技术等软实力,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大,企业发展存在一定风险。
(二)往往股权结构复杂,缺乏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沿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相关运营数据不透明,缺乏可信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和信用记录。
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资产抵押,亦无足够证据证明其信用状况,在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客观评估企业信贷风险并及时监控贷款流向的前提下,银行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考虑,一般不愿意放贷。特别是目前国内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个别企业主通过骗贷、逃废债等方式,谋取非法利益。进一步恶化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三、             当前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的方式和不足。
当前我国各家银行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时,除传统方式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式:
(一)创新信用评估方法、激励机制。通过非传统方式,对贷款企业整体状况、经营情况、信用登记进行评估,譬如:某南方商业银行 通过三品(人品、产品、押品),三表(水表、电表、报关单表)评估企业信用。通过激励机制,提高中小企业风险容忍度,鼓励客户经理向中小企业放贷。无论创新信用评估方式还是创新激励机制,都是传统方式更新版本,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作用相对有限。
(二)担保机构担保贷款。担保公司向资信不足的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帮助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如贷款企业无法按时还贷,由担保公司来偿还。担保公司按事先约定,收取相关手续费用。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方式,目前较为普遍,但由于目前国内担保公司大多为按公司法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在国内担保行业相关制度和监管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担保公司自身就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三)扩大质押范围。目前各家银行纷纷推出新的融资产品,质押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如:应收权益、提货单、物流仓单、其他权益等。质押范围对于诸多具备专利技术优势,产品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是个利好,但对银行来说,随着对外协作的深入,贷款风险管控在合作对象的增加、时间上拉长、地域上扩大,贷款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四)组团贷款。由3家以上企业自愿组成贷款团,共同申请银行授信,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如其中一个企业出现违约情况,由团内其他企业共同承担。与企业单独贷款相比,组团贷款增加了成员间入团信用审核、日常信用牵制,有效降低了银行贷款违约风险。但由于组团企业一般为相互熟悉的同业关系或上下游关系,如在行业整体下行情况下,组团贷款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贷款风险。
    
四、深化银企合作,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作用和优势。     
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国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4.8万亿,但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度只占不到5%。中小企业融资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另一方面,今年二季度,银监会放开了商业银行异地经营准入政策,国内银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传统的“傍大款”、“叠大户”优势不再,多家银行专门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正积极开发中小企业市场、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小企业与银行,二者互有需求,如何有效化解双方矛盾,实现银企共赢,笔者认为深化银企合作更具现实和长远的意义。银行通过打造一支精良的客户经理团队,利用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联合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创投基金券商等机构,为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强力的综合支持。通过深化的企业合作,牢固合作关系,实现共同成长。深化银企合作优点:
(一)   对中小企业带来的优势:
1、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深化银企合作,提升自己信息化水平,中小企业可以从银行方面或配套中间机构获得更多的企业管理和市场信息,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规范,从而为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结识合作伙伴,扩大市场。通过深化银企合作,中小企业能通过银行提供的沟通平台,结识新的客户或合作对象,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3、 获得丰富多样的定制化银行产品服务。通过深化银企合作,银行对企业有更多的了解,在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时,能组合出更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产品服务,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企业能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二)   对银行带来的优势:
1、 提升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化银企合作,银行能打造出一批熟悉市场、专业技能强、业务素质高的客户经理团队,银行能提供出更具吸引力的综合性产品,从而避免传统意义上服务竞争,形成自身核心竞争优势,提升自身服务品牌。
2、 牢固银企关系,稳固自身市场。通过深化银企合作,银行从企业的发展阶段即已介入,企业对银行形成适度依赖,银企关系较为稳定。同业传统方式的挖角将无法奏效。
3、 培养、扩大、稳定客户资源市场。当前一些拥有技术优势、良好公司治理,发展前景较好的大、中、小企业,已成为众星捧月的对象。银行在与此类企业合作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通过深化银企合作关系,不但可以稳定现有优质客户资源,还甄别客户企业、培养潜力客户、扩大自身客户资源市场。
4、 改变传统客户服务方式,强调团队协助,降低人为影响。新型的银企合作,已摆脱传统的客户经理关系营销方式,由传统的按区域服务,改为按专业、行业服务,强调团队协助。不仅有利于银行控制人为因素带来的信贷风险,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客户经理离职带来的影响。
二季度来,银监局、人民银行等部门不断发布政策、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服务创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局,央视等相关媒体也不断进行追踪报道。相信随着国家有关部门金融、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开放以及银企合作的深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朱宇峰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