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类和自然都能带来鲜活气息的‘价值’


    任何结构在人类变换自然活动之中成为其中一环的人类实践都将伴随一个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从中揭示开来价值凸现的社会过程。被当下哲学所关注的价值,应是这类实践中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可以从中自由绽放的自然价值(譬如人和自然间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和这类实践中印证着人类生命当下存在意义的社会价值(譬如人们将自己同类历史发展的实践文化作为他们社会感官的知性价值)。

 

 

就是说,如果同我有涉的那类事物那个领域那些方面那种时空维度仅仅在思维领域发生联系,而在实践环节上找不到它与人类变换自然的活动相互契合的社会连接点,乃至不能在这个活动中为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确立一席之地,这样的价值就不是当下哲学亟待关注的价值。

 

 

 

毋庸置疑,与人类变换自然的历史活动紧密相关的社会实践是有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确立其上的基本价值范畴。哲学的价值不是在自身的哲学抽象中来达成,而是在有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参与其中的实践环节自然领域社会构造文化场景市场化运作中来凸显去建构的。因此,人的与我有涉的任何价值选择和取向,都必须纳入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可以从中凸显的对象领域及其生命维度。否则,他所认定的价值(包括哲学价值)既不能在对象方面向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生命印证,也不能在人类变换自然的具体活动中自由展示

 

 

 

就实践而言,不论是人的思想理论实践生产生活实践艺术追求实践,或是国家社会在全球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变革实践历史文化实践每种实践活动的价值蕴涵都是在人类作为其驾驭主体的现实关系中来昭示的。换言之:任何价值(形态)实际存在的意义,都将以它可以兑现为人的某种社会生命方式的具体实践内容来呈现价值凸显的现实性同人们作为那一实践主体的社会驾驭性是一致的

 

 

 

因此,哲学所关注的价值,当是这样一种把人的社会生命(而不是人的自然生命)媾和一起的实践文化所揭明的价值。显然,今天的哲学倘若不去研究把人的社会生命媾和一起的实践文化不搞清它的驾驭主体是谁便无从揭明这种价值

 

 

 

即便从价值存在的多样性出发,各种价值形态迥异、发展取向不同,但——只要它们始终处在有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交互作用的生命维度所有价值形态及其发展取向总会在把人作为一个族类的价值方向上相互链接历史建构。因此,从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在各类实践中价值凸显的角度看,哲学的价值就不只是它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它还将在人们涉身其中的社会功用上(实践文化的社会功能上)包括了“把人以类属的社会整体性和(人们在这个社会维度内的)生命自由性”。

 

 

 

    概而言之,当下之哲学,不只是与自我意识及其思维理性保有逻辑一致性的观念哲学,还应是与揭明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保有历史一致性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所关注的不是抽象的形而上价值,而是各种具象的伫立在对象方面类属于人的社会主体性价值。说到底,它是通过人类变换自然的活动(亦即通过对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的全面展示)而把自然-宇宙-人类社会作为人的社会感官全面开启时——方才被人类所拥有的社会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