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将在10年内消失吗?


传统媒体将在10年内消失吗?

    文=于清教

      “超级菜!”小鹏同学在MSN上留言;“我已经玩了两个月了,软件你签名了吗?”商务快读主编李广锋问我。网购了诺基亚e71后,我才发现所谓的“菜”、所谓的“签名”都是顶级的智慧语言。

       5月初,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9年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人物,在网络投票中,21岁大男孩普尔以1680万票雄居榜首,他是美国虚拟世界里最有号召力的“网络名人”,15岁用妈妈的信用卡购买服务器空间创办www.4chan.org,运行6年平均每天网页浏览量1300万,月访问量560多万人。普尔只有一个员工,就是网络程序员。他引用了ibm李杰的话说,消费者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受社区如网友、驴友的影响,而不是广告,未来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快。基于社群的营销,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在“失控”。

       说起营销“失控”,我觉得最应该下的结论是:中国公司花了越来越多的广告费用,却取得了越来越低的市场效果,为什么?因为时代变了,信息通路变了,出口多了,信息泛滥了,人们在呼唤传统媒体严肃的守门人和评论员的同时,也在搜索他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正如全球单股价格最高的两只股票:google和百度,你把握了趋势才能赢长久,社会才能给你好的价值评估。人们不再每天等候在电视前收看天下发生的大事,也不必下楼去报箱里取出最新的报纸,甚至越来越快地想放弃每月才能一次的杂志,我们越来越热衷于“搜”,需要的就拿来研究分析分享,不需要的就没有必要关注。因此,30年前,在央视砸10万元都能创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现在你在一个县级电视台投10万都没几个水花。

       传统营销往往在重复错误中使得成本增加,比如试图管理和控制品牌社群,《哈佛商业评论》6期杂志《品牌社群的七大迷思》作者就分析了这种愚蠢,成功的品牌社群是民有、民治,拒绝控制的,在我们看来,很多迷思的根源在于营销者还没有改变原有的思路,传统的营销是以公司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公司运用广告等手段去强行占据公众的心智资源,而社群的成员是出于自愿聚集在一起的,是多对多的交流,是去中心的,公司很难强行控制。对于公司而言,不控制并不意味着放弃责任,相反高效的品牌管理者往往会抓住趋势以共建人的身份参与到社群建设中来。社群建设是战略,而不仅仅是营销公关手段。

       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6月24日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传统媒体将不会恢复到经济衰退前的水平,传统的广播和印刷媒体在未来只能占据很小的市场份额,更多广告收入会转移到互联网业务中。传统媒体公司不应指望广告收入恢复至经济衰退前水平。传统媒体将在10年内消失。鲍尔默认为,传统媒体前景黯淡,报纸发行商未能抓住数字媒体带来的机遇。传统媒体在10年内将让位于数字媒体。所有的内容将以数字化的形式被消费。随着广告收入持续流入互联网媒体,传统的广播、电视和印刷媒体必须改变商业模式。报纸发行商未能抓住数字媒体带来的机遇。“我们现在需要辩论的是传统媒体究竟是在1年、2年、5年还是10年内消失。”鲍尔默有些激动地说,“未来将不会有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不会有线下的个人和社会通信。在未来10年中,所有都将上网。静态媒体未来很难生存。有人说,广告资助模式并没有导致利润。谷歌的搜索网站赚钱,但过去的谷歌是否有出版商与广告资助或收费的模式,取得了很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媒体业务要成功,必须提供能令消费者信服的前景。以往旧的方法是试图将报纸内容复制到网络上,这注定是失败的。” 或许这就是很多人看不清的趋势,但正是看不清,正是不可能,更值得我们期待,没有意外,我们可以再活10年看看今天。

       最近一直在研究定位大师艾.里斯(定位、22条商规、广告的没落与公关的崛起)的书,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广告维护品牌,公关创建品牌。我觉得应引申一下,公关创造价值和未来,广告拼命维护萧条和已知。如果你不想失去整个世界的话,那么从现在立即改变传统营销思维,从企业社群着手去恭维你的消费者吧。否则,南辕北辙,你会离消费者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