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已是一种荣幸”:可怕的童年!
文/管益忻
圣经上说,上帝创造完世界万物之后的第六天,造出了人类的始祖亚当,这个不讲计划生育的造物主对它的首个造物亚当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当然,还要“治理这地”。于是乎,“生养众多”和“治理这地”遂成为人类存续和发展的二件大事。
在农耕社会的中国,千百年来,在“无后为大”、“多子多福”文化道统的孵化下,直至“人满为患”时才不得不搞计划生育;这亦算有个科学发展的章法了。可几经N个方向的演变之“治理这地”,在我们伟大的共和国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为应对竞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不但愈加放大而且被异样地扭曲了。你看,就是那些七、八,十来岁的读书学习中的孩子们,在身心诸多方面都遇到了“生命难以承受之重”。据粗略统计,现在的孩子平均有八个老师。当然,这决不仅止于义务教育范围内的那些师长们,而且也包涵了他们在课余时间种种课程的补
人们儿时常听到的“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稚嫩而快乐的歌声很难听到了。事实上,这些孩子已提前进入了惨烈竞争的市场了。几近令人窒息的优胜劣汰竞争世象,这份可怕“竞争力”实在是承载着太多的大人的邪情私欲。因为在很多时候,它简直就是父母为完成自己没能完成之梦想而同风车搏斗的唐·吉诃德,并将他们的“未成竞争力”上的成就当作夸耀的说词。显然,如此这般便往往使得他们这些幼小的生命充满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危机和诡异怪念。以前听说日本孩子九岁就因竞争而自杀,而现在的我们亦有了上海初一学生黄一馨自杀的惨剧上演。出自儿童乃至青少年群体的种种社会问题真是花样频出,怎不让人揪心、吹嘘啊!患自闭症的有之,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的有之,少年犯罪的有之,还有恶性杀人的,等等。或许,活着,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太辛苦了!太危险,太艰难了!失去方向的他们,是否依然“健康”?这真如小女生黄一馨自杀之际的悲鸣:活着,已是一种荣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