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思维的角度看国运


从战略思维的角度看国运

---从易经的角度聊国运之六

田忠国

国家兴衰,系于战略。而战略则源于文化哲学,出自思维方法。我国文化哲学集大成者,我个人认为,即非车拉船载的古籍,亦非现代战略学者的梦呓,而是简简单单的“易经”。有人可能认为,“易经”明明是封建迷信,它怎么可能是我国文化哲学集大成者呢?其实,“易经”并非某些人眼中的“易经”,风水也不是某些人眼中的风水,而是古代的数字哲学。

什么是数字哲学呢?

通过数字方式,表达千变万化的哲学思想,我称之为数字哲学。有人可能认为不可能,因为,世界上还没有通过数字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的。其实,世界上不仅有用数字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的,而且,用数字表达哲学思想的发源地,就在中国。当然,数字之所以能表达哲学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字本身就是程序。而这种数字程序所形成的逻辑,我称之为程序逻辑。由于程序逻辑的本质具有无限扩展性,故而我称之为“发散式程序系统闭环同步互动律”。被某些人口口声声称之为封建迷信的“玄空风水”呢?从风水的角度说,它是一种虚拟物质场动态制衡制化律;从战略哲学的角度说,它是一种动态制衡制胜优势选择比较分析律;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它又是不等式相对动态均衡机制律。

前两个问题多有论述,不赘。什么叫不等式相对动态均衡机制律呢?结构不等,但却在有效制衡,并形成良性同步互动机制,我称为不等式相对动态均衡机制律。比如,生产能力,需求总量,社会阶层消费能力,货币总量,其中包括存储、消费、生产、销售等等流量,它们的结构是不等的,但却是均衡的。打破了结构不等式均衡机制律,经济就出现问题了。我曾经说过,经济问题是个经济思想和经济文化观念的问题,我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共同创造、平等分享的文化观念,必然产生经济不等式相对动态均衡机制。私有化的自私自利思想文化,必然催生阶级矛盾,进而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然,从历史发展逻辑的角度说,由阶级矛盾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会训练人类的理性,是一种进步,但是,不可讳言,这种进步的代价太过高昂。所以,我理解,这就是毛主席强调在思想灵魂深处闹革命的原因。

前面说过,国家兴衰,系于战略。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价值目标是战略选择的核心。因为,没有价值目标,就没有战略。也就是说,战略目标是为价值目标服务的。比如,我国立国思想中确立了三大立国原则,而三大立国原则,在没有全部成为现实前,就是我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的价值目标。但是,在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价值目标出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胡锦涛总书记适时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在坚持立国原则的基础上,即有对前三十年社会动态机制的纠偏,更有对后三十年偏离立国原则和解构国体的自由经济机制的纠正,成了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然而,由于我国在发展过程出现立国原则的偏离,甚至在经济机制上形成了严重的对立,社会阶层矛盾已然形成。社会阶层的矛盾与对立,必然导致社会阶层价值目标的矛盾与对立,这就是有人以解释科学发展观的名义解构科学发展观,旨在否定科学发展观,有人捍卫科学发展观,有人怀疑科学发展观,有人质疑科学发展观,也有人持观望态度的根本原因。我曾多次说过,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坚持立国原则的基础上,建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程序机制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经济机制。因为,前者即是后者的政治保障,亦是整合价值目标的关键所在。因为,一个社会没有价值目标共识,就必然是一个矛盾和冲突、动荡和混乱连绪不断的社会。

二,价值目标源于一个国家的主体思想文化。由此可知,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主体思想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价值目标。比如,华盛顿的立国思想,和由其立国思想形成的美国主体文化,形成了美国的资本自由机制;毛泽东的立国思想和立国原则,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主体文化(前三十年),而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文化,其本质就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机制。毛泽东曾说,社会主义事业我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需要你们完成了(不是原话,大意如此)。但另一半是什么?毛主席没明确说出来,后人对此多有探讨,但我认为,有的探讨出现了方向性错误,有的探讨止于主席生前的思考,而没有在主席思考的基础,把目光投向发展社会主义的远方,而这个远方,就是建设科学发展的社会机制。而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否建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程序机制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经济机制。因为,没有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程序机制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经济机制,就没有形成社会价值目标共识的整合机制,没有社会的价值目标共识,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个人认为,这才是主席交给后人的未竞事业。而这个未竞事业,胡锦涛总书记用科学发展观给予了高度概括。前面说过,由于我国阶层矛盾乃至冲突已经形成,取得价值目标共识已不可能,所以,建构价值目标共识整合机制刻不容缓。建构价值目标共识整合机制,首先应放开网络,并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评论权、问责权和批判权不受侵犯。事实上,我国好多年来,只有精英的自由权(想干么干么,比如,想嫖娼,就说国家应该使卖淫合法化;想从人民群众手中抢钱,就说自由竞争是国家发展的最佳机制,效率最好;想化公为私,就说股份制好,不然冰棍就化光了,没用了。但人民群众若有相反的意见,比如说,人民群众说改革背离了立国原则,“改革家们”马上就说你反改革,好像改革就是为了满足改革家们自由掠夺的欲望),没有人民群众的自由权,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就来了。

三,多元并列发散式系统闭环思维法,是战略优劣的关键所在。前面谈了价值目标、立国思想、立国原则、思想文化等问题,现在就思维方法谈谈个人的看法,因为,如果说价值观念是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体系的话,思维方法就是观察同一个问题不同侧面的智慧的眼睛,而只有多元并列发散式系统闭环思维法,也就是“易经”的发散式程序逻辑思维法。我之所以在前面称闭环,而在此处称逻辑的原因,就在于没有闭环就没有逻辑。也就是说,逻辑是闭环的必然。我过去在一些文章中一再说,发散式程序逻辑思维法扩展一些,人类智慧的盲区就减少一些。但是,不容置疑,今天活跃在我国各大媒体上的指点江山者,因为心里眼里只有个人利益和阶层利益,智慧的盲区是不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而是不断扩大,直到深陷于美式思维的泥淖而不自知。比如,一说捍卫国家利益,必然是美国,因为,中国只有捍卫了美国利益,中国才能发展,才好发展;一说先生你错了,中国人应该捍卫中国利益,他马上把脸拉得比驴脸还长,说,你这是冷战思维,破坏中美关系,破坏中国发展。如果再有人说中国应该突破美国的战略包围,拓展中国的生存空间,人家马上就会说,战略包围就很好,中国更加安全了,也可以放心的谋发展了;如果有人说中国应该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军事战略时,有人马上就是世界要合作不要对抗。其实,对抗是制约与反制约的一种形式,也只有通过制约与反制约的较亮,才有国际间的真正合作。这种简单的道理,如同在菜市场买青菜罗卜葱一样,在讲价的对抗过程中达成共识,于是各得其所,买卖成交。买菜与国际关系所不同的地方是,对抗要有实力,而且在对抗过程中,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才能从对抗中获得合作。再比如,人们看到朝核发生了危机,就意为战争马上就发生了,其实,那不过是朝鲜寻求合作的一种方式,是不得而寻求合作的一种方式。再比如,毛泽东时代中美对抗,但是,如果没有中国对美国的对抗,就没有后来的中美合作。再说,对抗是另一方逼出来的,因为,人们都想合作,但人家不同你合作,而偏偏采取了占有你生存空间的战略,如果不对抗,你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失去生存空间,你就永远失去了合作的机会,不仅失去了合作的机会,而且你就永远成了别人的奴隶。所以,我一直认为,毛泽东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中国最伟大的易学家,因为,一个人只有通晓了发散式程序逻辑思维法,并且用之思考问题了,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战略智慧。

结束语

困绕我国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安定的关键因素,一是思想文化出了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正努力纠正、恢复),二是价值观念变成了美式的价值观念,三是人们不会用发散式程序逻辑思维法思考问题了。因此,我国国运如果想彻底改变,就必须尽快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因为,价值目标矛盾冲突也好,社会混乱也罢,都是由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造成的。我在本文中一再提到的发散式程序逻辑思维法,就是战略思维法。以上三个问题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有了,包括处理周边关系和中美关系,突破美国的战略围困,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

200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