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不行,“春”有时候的确是可以“叫”出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伪装的高潮,但是随着事情的深入,高潮就真的来了。再或者,“叫”得不仅别人信了,连自己也信了,“假作真时真亦假”,假的也就成了真的。在金融危机的时候,这绝对是“房市”的硬道理。
春节刚过不久,以北京为代表的房市就迫不及待地“叫”来了一个“小阳春”。这在当时让人颇为惊讶,在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深化的时候,中国楼市的起死回生不能不令人瞩目,须知,楼市一旦回暖极有可能带动经济的全面复苏。
但是,当时的所谓“小阳春”的确是十分可疑的。一句话,人为的因素十分明显。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小阳春实际是房龙、新浪、焦点、搜房等几大网站的“爬房团”、“搜房团”等等名目的团购硬生生“叫”出来的。即使在当时,参与团购的楼盘都传言对购房者采取了更深的折扣,但是公开的数字还是维护了房价的“体面”。不久,假按揭的内幕被不断暴露出来,北京一些楼盘甚至在房展会上以每天50元加午饭等手段雇人在自己的摊位流连、咨询甚至签合同。许多人担心的“退房潮”已经在杭州出现,1.17亿元的退房大单无疑为正在升温的房市敲响了警钟。但在当时,网站组织的团购,的确是一次迫不及待的但又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开发商也前所未有地配合,降价、团购加媒体渲染,一幅如火如荼的景象。
当然,这“春”能叫起来还得有政策的大气候。春节过后,各地政府一系列刺激房市的政策不断出台,已经出台的政策在春节后开始见效,“房市的春天”有它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房市的春天”有它的需要,大家需要这样一个春天来给自己信心。至少,开发商需要,媒体需要,这两大需要就足以促使各种有关的新闻出现。同时,很多原本期待房价大降的人们,忽然发现,金融危机远比房价更可怕,房价真的下降的时候,自己不仅更买不起房子,甚至工作都成了问题。于是,这样一种强大的心理需求之下,“房市的春天”想不出现都难。
在这方面,房市和股市十分相似。如果大家都觉得某只股票要涨,它肯定要涨;如果大家都觉得“房市的春天”已经来了,那么它就可能真的来了。所谓经济危机,其实就是信心的危机,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在对美国人民演讲时说:“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如果没有恐惧,就不会有危机的蔓延。所以“小阳春”来的及时,无论政府、媒体、开发商还有大部分拥有房产的人都在小心呵护这一来之不易的暖流。以至于后来媒体曝光的的“假按揭”,迅速淹没在房市回暖的海量信息之内,社科院的“蓝皮书”更是遭到明星开发商的严词驳斥。
这些都促使了房市高潮的持续和发展,在第二季度即将结束的时候,几乎可以断言,不久之后的统计数字将比第一季度更加乐观。但是,在乐观的背后,“叫”来的春天能维持多久,还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
首先是政策环境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市的冬天是政府政策一手制造出来的。在国外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时候,我们却在不断出台打压房市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提高首付门槛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房价被遏制的同时我们突然发现房市的交易也在迅速冻结,经济发展的引擎也在冷却。因此,后来政府的救市措施也羞羞答答,欲说还休,前面怕狼,后面怕虎,既要救市,还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从政策的惯性上看,我们一贯是怕“过热”甚于“过冷”,尤其是房价上涨过快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对房价的处理办法已经不能用经济学的理论去理解。有些政策的出台往往令人费解,比如千呼万唤的“物业税”,一直不见动静,现在房市刚刚有点起色,却偏偏高调复出,这在目前似乎不合时宜。所以,房市能否从此企稳,关键还是看政策的走向。
其次是民众的信心能否真正恢复。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虚假合同”之类虚假繁荣背后的问题将在近期逐渐显现出来,这对刚刚有所恢复的市场信心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再次,金融危机还没见底。按照通俗的蝴蝶效应,大洋彼岸的一个喷嚏都可能引发太平洋上的台风,只要奥巴马的日子不好过,我们房市的繁荣也过不踏实。没办法,我们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不得不承受全球化的副作用。
因此,不妨认为,“叫”来的春天只是热身的前戏,能经受这“3P”检验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
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
(本文发表于《说房》杂志)
“叫”来的春天能否经受最终检验
评论
编辑推荐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