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坐在理发店里理发的时候,眼前便浮现出儿时“剃头匠”背着理发工具兜,手持“唤头”走街串巷的身影,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嘤嘤”的“唤头”声。
“嘤……嘤……”,人们在屋子里听到这种悠扬悦耳的声音,就知道是剃头师傅来了。一般城里的普通居民和城郊的农民都乐于接受这种送上门来的服务。一是方便快捷,不用去理发店排队等待,老弱病残皆宜;二是价格便宜,一般理发只需两角钱,加上刮脸才二角五分钱。而且,理发的质量也不比理发店差。
我清楚地记得,这种走街串巷的理发形式只延续到六十年代中,“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这种象征着流动理发的“唤头”声便永远销声匿迹了。因为在红卫兵(当时我也是)看来,“唤头”是从旧社会传下来的,属于“四旧”,自然在“破除”之列。当时我就听到过邻居叔叔大伯们抱怨说,现在剪头太麻烦了,上理发店排半天队,还要多花五分钱。可见,当时的“唤头”声是多么受欢迎,多么深入人心。
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历史。许多被红卫兵当时“破除”的风俗习惯又已经恢复过来了。但遗憾的是,六十年代那诱人悦耳的“唤头”声却永远消逝了!现在,只有我们这些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还能记得“唤头”的存在,还能真切地回忆起“唤头”的“嘤嘤”声。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如今的理发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式的电动理发工具,高档的护发佳品,是过去闻所未闻的。天价的理发店,平民百姓望而却步;中档的理发店,平民百姓也无人问津;还是街头巷尾的简易棚户理发店最受平民百姓欢迎,因为它价格低,只需两三元钱,而且也不用排队。 我曾问过一位五十多岁的棚户理发师傅:“你不好背着理发工具走街串巷吗?”他说:“现在都住高楼大厦,特封闭,不像过去都住平房,吆喝一声就听见了。”我说:“你用唤头啊!”他笑了,说:“现在还到哪里去找唤头啊?”
是啊,现在还到哪里去找“唤头”啊!由此,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拨浪鼓”,那种用手摇动的有节奏的鼓乐声非常好听。住在乡村里的婶子大娘们一听到这悦耳的“波楞楞,波楞楞”的声音,就立刻走出家门,围着货郎挑子,选购自己需要的日用品,真像郭颂唱的“小货郎”一样,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文化氛围。
啊,远去的“唤头”声……一尺多长,形状如镊子般的用钢铁制成的响器,理发师傅用一根金属棍在“唤头”中间向外一划,便发出“嘤嘤”的悠长悦耳的声音。虽然现代社会已经远离了你,但在我们这一代老之将至的人们心中,永远会有你的位置,你曾经留给我们的美好的记忆,我们永远也不会忘却!
远去的“唤头”声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