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挺颖 @ 2009年05月03日,10:46
如果是说,中国人拍摄有关中日关系史的电影,都要顾及友邦的感受,以免破坏来自不易的XX局面。那么……我本来很想去看看这部电影,但我听到故事结构后,就算了。“日本人也是战争受害者”?这种话有人愿意说,我可不愿听。就是不愿意听!不愿意!
前些天,看了凤凰卫视,是许戈辉采访陆川的。
我以前没看过陆川的电影,对他没有任何成见。惟一的先入之见是这个人很年轻,能够拍了这么多电影,肯定挺不容易的。
采访的缘起是电影《南京!南京!》。陆川介绍了电影拍摄前遇到的一些困难。让我很郁闷。
本来,《南京!南京!》是我很期待的电影。我很想看看,陆川是怎么处理的。
因为这是个很大的事情。很大。又有很多人拍摄过。
我没资格说,如果是我是编剧、导演,我会怎么处理。的确是没资格。可是,听了陆川介绍故事的结构,我真的有说不出的感觉。
南京,那是中国当时的首都!我们中国人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很多。在不同的时代,应该反映出我们这种认识上的进步。比如,中国指挥官唐生智的失责,这些都可以说说。但影片把焦点放在日本兵身上,看军国主义怎么把人变成鬼。那么,有必要由中国导演来表现“日本人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吗?!
有必要吗?拍的是《南京!南京!》还是《东京!东京!》?站在谁的立场上啊?对东京的反应,也考虑得太多了吧。当然,我知道,这个问题可能不怪陆川。大环境使然。
可电影出来后,焦点在哪里?是国际主义?还是人道主义?是为了中日面向未来?还是为了争取在日本上映,主动避免太过刺激普通日本人。
攻入南京的日军中,有没有好人?有!肯定是有!但是,真的有日本兵因为杀人,就自杀吗?有历史证据吗?如果没有,善良的中国人岂不是太过一厢情愿?如果说真的有,那也是极个别的个案,就是要拍成电影,也该是日本左翼人士去拍吧。
也谈不上愤怒,也谈不上仇日。只是那些冤死的同胞,太不值!湘军在南京大屠杀太平军,太平军至少抵抗了。侵华日军的这一次,我们太相信,和平居民可以无辜了。结果是,死得很无辜。如果我们以为,这样来看待历史,我们就可以博得邻邦的友情,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这次不会悔之晚矣。
只是,我想以后还会有人来拍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如果中日关系继续改善,是不是下一部电影应该这么来拍:1.唐生智临阵逃跑了。2.十一万国军脱掉军装,混入平民里。3.日军搜查抵抗的中国军人,枪杀之。4.画面里杀人的是日军里的朝鲜人?5.松井石根生病了,南京大屠杀时不在场。6.松井石根晚年一直在忏悔……在悠扬的佛号声中,画面淡出,寓意中日和解。
被强奸的女同胞,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掉,是不是应该表现一下日本的慰安妇?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未来的中国导演,肯定更有智慧。还是让他们去想吧。
Ps:
前几年,无意中看到一个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学生的博客。他去了一个东北的地方,那里有一个中国人纪念日军里的共产党员(伊田助男)的纪念碑。伊田助男当年在侵华时自杀,并给中国军人留下了10万发子弹。这个日本留学生的评价是,伊田助男“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