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中的城乡不公平


高考作文题中的城乡不公平

丁启阵

 

    高等院校,乃天下之公器,全体公民皆应享有同等的进入其中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这种权利的一种分配筛选制度,高考理应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不能有所偏颇。但是,我们注意到,今年全国19份考卷的作文题中,有好几份题目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因为取材的知识倾向,造成了城乡考生之间的不公平,即:明显不利于来自乡村的考生。

    个人以为,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卷就都程度不等地存在着城乡考生之间不公平的问题。

 

    辽宁卷的作文题是:针对明星代言的五种不同观点,进行写作。

    这个题目,势必涉及明星、广告、代言、经纪人等关键词,离开这些关键词,或者对这些关键词背后的相关知识了解、理解不足,是很难写好文章的。可以肯定,对于这些关键词及其背后的相关知识,来自城市的考生普遍比来自乡村的考生要熟悉得多。写起作文来,来自城市的考生必然比来自乡村的考生要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江苏卷的作文题是: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文章。

    人的认识,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密不可分。毋庸讳言,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来自城市的考生对于时尚的了解、理解、敏感、兴趣,普遍高于来自乡村的考生。我估计,如果是以“品味五谷”或“品味禽畜”为题,来自城市的考生大约普遍写不过来自乡村的考生。

    安徽卷的作文题是:提供了一段来自赛车运动的材料“弯道超越”,让写一篇思考或感悟文章。

    关于赛车,我估计,大部分人的知识来自电视上的体育节目,小部分城市考生也有可能来自实地观看。但是,切不可忘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仍然有不少乡村,收看电视节目是很不方便的,能清晰收看的频道并不多,有不少家庭甚至可能连电视机都没有。来自这些落后、贫困地区和家庭的乡村考生,即使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在对“弯道超越”的思考和感悟上,恐怕也无法跟一般城市考生相提并论。

    江西卷的作文题是:以“兽首拍卖”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兽首拍卖”,曾经是网络上人们热烈议论的话题。一段时间之内,打开任何一家网站,都会看到很多以“兽首拍卖”为话题所写的议论文,嬉笑怒骂,其中不乏高论、佳作。我相信,以目前我国城乡的现状而言,在上网条件方面,城市高中生应该是普遍优越于乡村高中生的。我猜测,江西省很可能还有不少乡村高中学生不具备经常上网浏览的条件。换言之,他们很可能限于条件,孤陋寡闻到对兽首拍卖事件不甚了然的程度。若然,这样的题目,对他们就大大的不利了。

 

    我的理解,作文考试,考查的应该主要是考生的写作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像上述那些卷子的作文题,都会因为对相关知识有明显的依赖性,而偏离考查写作能力的初衷,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为知识考试。把作文题偷换为知识题,显然会造成考题的结构性不合理。

    城乡考生,因为师资、教学设备等的差距,已经是不平等竞赛了,考题上还这样有明显的偏向性,对许多来自乡村尤其是偏僻乡村、贫穷家庭的考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公平,为了更有效地选拔人才,我认为应该给来自偏僻乡村、贫穷家庭的考生加分录取!

                                                                          20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