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借鸡生蛋”,也要看是否合法


    今年3月,飞耀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耀公司)投书本报,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房管局有领导干部假借亲属名义参股巴彦淖尔润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职权巧取豪夺,侵占飞耀公司财产。记者随即赴巴彦淖尔市调查采访。(2009年5月3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调查发现,该市确有个别房管局干部涉足房地产开发,并利用职权由双方合作开发变成一家独占,还伪造政府文件侵占他人办公楼。就这样,管理房地产开发的干部,利用职权“借鸡生蛋”,假借亲属名义搞房地产开发,当起了老板,还巧取豪夺,上下疏通,侵占财产、霸占办公楼,干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无本生意”,不过因为其违反了党纪政纪,触犯了国家法律,因此,也就此走到了尽头,“借鸡生蛋”的发财梦也彻底破灭了。呜乎哀哉,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执其法,反谋其私、反牟其利的贪心官员栽在了自搂的鸡窝中、倒在了自己自掘的坟墓里,但该案例深刻地警示和教育我们广大官员“借鸡生蛋”一定要看是否合法。 

    党和国家早有规定,机关干部、党员领导干部不得经商办企业,不得以任何名义吃干股,不得以任何手段谋取私利等。但是,前面提到的受党培养多年的房管局的干部,却将党和国家的规定当儿戏,肆意触犯有关“红线”、“高压线”,依仗手中的职权,胡乱行政,胡作非为,丧失了一名党员干部起码的党性、先进性,放纵自己的私欲、贪念,一步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实在是可悲、可恶、可恨。 

    也许有人会说,机关干部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只要不影响工作,不违反国家法律,搞一些个人创业,兴一些发展产业,是无可厚非的。此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问题是,机关干部手中握有权力,而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把握不好,控制不住,很容易演变为“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便会爆发祸害、灾难、瘟疫等,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则,给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造成危害,同时也将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特别是一些经济部门、核心岗位的领导干部,一旦涉足生意场,当权力和金钱结为亲家时,更会肆无忌惮地利用职权疯狂敛财、贪财。因此,官员做生意不值得提倡,也不能提倡,必须坚决地清理整顿。 

    官员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为人民服务,就不允许有私心、谋私利。而做生意,肯定想着是如何发财,如何发更多的财,所谓“无奸不商”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官员绝对不能做生意,也不允许做生意,并且只有将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都用在人民身上,才能真正担当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神圣职责。 

    坊间有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官员既然选择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任务,就不能想着赚钱、发财。但是,升官发财;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腐朽思想在一些官员的头脑中还根深柢固,一旦有了发财的机会、敛财的机遇,他们便会牢牢抓住。当然,作为投资的成本、交换的条件,往往不是别的,正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因此,要想使官员断绝贪财敛财的念头,唯有强化对他们权力的监督和约束,看紧并规范他们手中的权力,将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运行在群众监督中,使其没有乱来的机会。 

    可惜的是,我们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对领导者的权力管得不严、看得不紧,约束得不够,即便也有这样那样的监督措施、惩戒手段,但是空挂、空摆、空转的多,人浮于事,不问正事的多。就拿前面这件事来说,记者就这份伪造的情况说明到临河区政府采访,被区政府办公室王海成副主任拒绝,仍然在任的高副主任针对记者的提问,回答说时间太久记不清了,后来又加了一句“好像没有这回事!”而举报者崔振华告诉记者,他去年曾经向巴彦淖尔市检察院举报过,郝兴胜和一些干部联手伪造政府文件的问题,至今没有回音。房管局纪检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关于有领导干部假借亲属名义经商问题,他们找当事人了解过情况,当事人不承认,也就没再查下去。 

    有了如此“宽松”的政治环境,一些意志薄弱、立场不坚的官员,恐怕想不腐败都难!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能上下疏通自如,将事情“摆平”。因此,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松,有百害而无一益。党纪政纪法纪严,才能党风正,政风顺,民风纯。 

    好在,采访结束时,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共巴彦淖尔市纪委已经开始调查此事。但愿这位工作人员说的是真的,也但愿该市纪委的调查处理能够从快、从严、从重,使那些弄权者为自己的违法乱纪行为付出代价,并通过严肃政纪法规,还社会以公平正义,以此告诫那些还在“蠢蠢欲动”的官员掂量掂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谨记“借鸡生蛋”,也要看是否合法。



相关新闻: 

    假借亲属名义搞房地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