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是中国的战略拐点
(原载《环球财经》杂志2009年5月号)
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仍在深化和蔓延。各国政府和企业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有好些指标令人鼓舞,总体趋势却依然悲观。美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尽管下降速度有所放缓,多数经济学者预计:美国经济最快要到今年第三季度才有望停止下滑,进入缓慢增长时期(增速维持1%以下);全国失业率冲高至8.5%,好多州的失业率已经超过10%;富国银行、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先后发布一季度财报,盈利似乎好得令人吃惊,仔细观之,所有盈利和收入却绝非实体经济复苏之结果。富国银行收入主要来自贷款展期或再融资的手续费;高盛和摩根大通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投机交易,与实体经济相关的个人消费贷款、企业贷款、资产管理、IPO和收购兼并,等等,收入持续萎靡和下滑。
尤其令人忧心的是:财政部长盖特勒推出的“公私合营”购买有毒资产计划,应者寥寥,持有有毒资产之银行,既无力出资购买有毒资产,亦没有任何愿望出售有毒资产,因为一旦出售,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下降,反过来迫使银行冲抵资本金。有毒资产、不良贷款和资本金不足是困扰美国银行体系的三大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三大问题,美国经济就不可能重新步入快速稳定增长之轨道。
反观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增长只有6.1%,进出口皆大幅度萎缩,失业问题异常严峻,民间投资意愿疲弱。令人安慰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居民消费还算稳定。新增信贷天文数字,举世骇然,是否可以成为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之动力,却令人怀疑。理由有二:其一、如此天量新增贷款,究竟流到哪里去了?银监会信誓旦旦,说没有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此乃监管部门回避责任之老生常谈,毫无新意,股市弄潮儿心知肚明:近期股市不断飘红,背后的主要推手就是极度过剩的流动性。中国是否要重新演义2005年至2007年的老故事、流动性过剩推高股市、实体经济却相对萎靡(所谓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严重背离也)、很快又来一次泡沫破灭?须知天量信贷扩张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的内在结构,无法给我们带来任何新的增长资源。信贷过度扩张之后果,必然是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失衡、有限资源进一步浪费。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之时,特别提到民间投资意愿微弱,有天量信贷做强心剂,为什么民间投资意愿却萎靡不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其二、一面是银行体系信贷无限扩张(一个季度就完成了全年计划的90%,我们的信贷计划是怎么做的呢?其实等于毫无计划和管理),一面却是中小企业嗷嗷待哺,齐声高喊资金匮乏、难以生存。须知中小企业才是增加就业、实现长期持续增长之主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早就是众所周知之事实,至少也有20年历史了,至今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之善策。
登高望远,面向未来,短期增长目标或所谓“保八”固然重要,然而,中国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能否将全球金融经济危机转化为真正的战略机遇。席卷全球的危机,对每一个国家都是重大考验和转折,每个国家都处在重要的十字路口。是否能够将危机转化为伟大的历史机遇,将决定未来各国相对实力之盛衰。
1978年,那时的中国经济深陷危机,濒临崩溃,邓小平蕴怀抱,起宏图,毅然决然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2008年,全球经济深陷危机,金融体系濒临崩溃,中国经济遭受重创,此刻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运用邓小平式的战略思维,将全球危机再次转化为伟大的历史机遇。对外,我们需要制定深谋远虑的货币金融战略,以缜密步骤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推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区域货币合作,力争在20-30年内,将人民币提升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之一,从而真正形成国际货币体系的“战国时代”。对内,我们需要建立能够持久促进内需增长的长效机制,它要求我们对社会保障体系、医保体系、教育体系、税收体系、金融体系、收入分配体制和其他许多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中国迫切需要进行四大革命:那就是金融革命、消费革命、产业革命和学术思想革命。未来三十年,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完成四大革命,她必将成为世界一流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