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换位思考
有的人遇事能够换位思考,虽然是下级,但是经常站到上级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所以,不但知道自己辛苦,还知道别人辛苦,不但知道自己的事情复杂,也逐渐了解了别人的事情同样复杂,不知不觉间,就懂得了忍让、体谅、将心比心,心胸也就逐渐开阔。看上去这种人不会沾便宜,老是吃亏,但是,只要不是真糊涂,从长远来看,这种人一定会得道多助,并且将越来越有能力处理矛盾、纠纷,越来越有能力带好团队。相反,总是斤斤计较的人,一定会令周围人反感。周围人越反感,真实信息就越向他封闭。看上去一团和气,实际上是孤家寡人。
然而,换位思考容易被同事理解为“往上爬”,容易被领导理解为“越位”思考。美国管理模式顶多鼓励你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好岗位说明书规定的动作,却没有换位思考一说。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换位思考甚至意味着丧失阶级立场:工人为什么要站工头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呢?工会为什么要考虑站到资本家的角度考虑问题呢?整体是别人的,属于我的只有局部。因此,换位思考是典型的“忽悠”人,是把我卖了还让我数钞票!用自由主义的观点来看,换位思考者带有救世主倾向,有集权主义的嫌疑。每个人都争取自身利益,都考虑自身利益,这就够了。社会利益有“看不见的手”在协调。讨价还价、民主政治,都建立在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之上。一旦出现换位思考的人,这个人就有可能将权力集中到他手中,进而破坏市场机制和民主政治机制。
但是,普通人却没有这么多的想法。普通人是善良的。无论社会舆论如何鼓励自我中心,如何鼓励你争我夺,但总有一部分人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部分人从哪里产生?
一般来说,孝敬父母的人更容易换位思考。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辛苦都考虑不到,体谅不到,很难体谅他人,与他人换位思考。家庭是产生道德的温床,是利他主义的苗圃。老派人挑女婿或媳妇时,都要挑“娘种”,看看对方的家庭是否和睦。台湾不少企业选人时,也很注意考察员工在家里的表现,鼓励员工孝敬父母。改革开放后,大陆地区失去了往昔的理想主义精神,不再提倡助人为乐;又沿着“五·四”精神,把孝敬父母当作封建思想来批判,自我中心风气日益滋长,结果,能够换位思考的人也大大减少了。
不能换位思考,就不能自我反省。不能自我反省,则不能自我提高。这是很具讽刺意义的事情。一方面,社会舆论推崇开放,开放国门,开放思想,开放海关,开放旅游;但另一方面,每个人的人心却都封闭起来了,甚至连自己都打不开自己的心灵了。一事当头,总是责怪他人,责怪环境,责怪时运不佳,就是不检讨自身。渐渐地,检讨自身的能力蜕化了,消失了,心灵封闭了,僵化了。
《整体管理》连载五十:换位思考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