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3月10日 星期四 晴
袁**老师上课确实有点味道,他讲课总是不紧不慢的,拿粉笔在讲台上走动着,还总是带着十分小心的样子,就象他要是稍有个不慎,就会闹出一场祸事来。
记得有一次,在上“离心现象”一节时,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下雨天打伞时,一旋伞雨水就顺着伞飞了出去。他又画了图,说明雨点的运动和伞转动的关系。他又说:“你们以后在班上洒水时,就拿把伞旋旋就行,象你们这么大的教室,稍微用点劲,站在一个地方,水就能把整个教室都洒上了。”
我们都被他的话逗得大笑。有人问:“那伞上面哪有水旋呢?”袁老师说:“那不要紧,把一个人在伞上面倒。”
我们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今天的物理课,我们上“稳度”一节,袁老师举了个例子,说明稳度与重心的高度及支面的大小有关。
他说:“同学们都看过乌龟,你知道为什么乌龟不用两后脚走吗?因为用后脚走重心升高,乌龟就走不稳。”
同学们哈哈大笑着。
他接着说:“同学再想想,如果乌龟等很多动物是用四脚走路稳当,还是两只脚走路稳当?”
“当然四只脚走路稳,四只脚的连线形成的支面面积大,且重心又降低,所以稳当。”同学们说道。
“对!”袁老师说着在黑板上画了个图,他非常善于画图,“你们看,这四只脚的连线面积比两只脚大得多,重心也低,这样走路是很稳的。至于人为什么要用两只脚走路,这个不是这堂课要研究的范围,不过人要是真用四肢走路,也一定非常稳的。”
同学们这次没有特别大声地笑了,因为从这个虽然不很准确的例子中,同学们理解了稳度的知识。
在讲课中插点不离题的例子,这正是袁老师上课的特点,这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长了知识,并不易忘记。
一九八八年三月十日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