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警戒为何不断升级?
截至北京时间5月2日21时,全世界已经有15个国家和地区共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615例;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17例,其中墨西哥16例,美国1例。
白宫发言人当地时间5月1日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或即将提高甲型H1N1流感的警戒至最高级别,即第六级的警戒状态。一旦世卫把警戒状态提高到第六阶段,那将意味全球已经陷入流感疫情。
4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疫情全球警戒级别升至四级,这是世卫组织2005年引入这一六级监控机制以来首次提升警告级别。世卫组织对于流感的警戒级别共分为六级,其中三级指这种病毒不具有或者只具有有限的人际传播能力。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曾经说:提高警告级别旨在敦促各国政府及商界立即采取措施,敦促医药企业增加抗病毒药物的生产。
为什么在确诊病例不多的情况下,或者说在目前致病力还不算很大的情况下,预防甲型H1N1流感不断升级呢?是不是第二次SARS?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厉害?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况下,市民又该如何防范?
我想引用一些专家的意见,让大家自己思考。
流行病学专家许锐恒根据目前的流行情况分析,不能说甲型H1N1流感就是第二次SARS,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病毒。但是相对以往三次全世界流感大流行,对于甲型H1N1流感,全世界是准备得最充分的一次。
流感的病毒不一样,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就会有所不同。他举例说明:1918年西班牙流感,全球2千万-5千万人死亡,致死率达到3%;1990年出现禽流感至今,全球感染人数为421人,但死亡人数达到257人,致死率高达61%;2003年的SARS疫情,致死率也高达9.6%;而本次甲型H1N1流感目前的致死率只有2.6%,危害性及破坏性还没达到SARS的水平。
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性与SARS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在发病的潜伏期就已经有感染性,而后者则在患者发病、出现发烧等症状时传染性最强。因此,即使病毒携带者还未发病,但已会传染他人,仅仅依靠体温探测仪发现病人是不够的。
根据香港出现首宗甲型H1N1流感确诊墨西哥病例。钟南山院士有他自己的观点。他说,香港确诊的墨西哥病例曾搭乘航班,虽然他是到了香港后才出现发烧症状,但这并不能证明他未发烧前不具有传染性。目前大家对病毒发病机理都不是很清楚,携带病毒的“隐形患者”会否有传播病毒的能力,现在还很难说。
过去非典时期,就出现过在飞机上传播SARS病毒的先例,故这次应对甲型H1N1流感也不能大意。
钟南山院士在谈到目前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时说:目前很难预计,但从我所了解的情况看,可以比较确定的一点是:甲型H1N1流感隔代传染能力会明显递减。第一代患者传给第二代患者的时候,毒性和传染性都很强;第二代传给第三代时会明显减弱。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患者基本没有太大的传染性。这跟SARS非常相似。
从香港首例确诊者发现以来,同机者尤其密切接触的4人没有感染更加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能力提出思考。不管人们对该病毒的发病机理清楚与否,迷局或深或浅,人们的心态似乎从盲目恐惧到审慎疑惑,从动态的科学观察逐渐过度到理性的科学防控。
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尤其卫生部在五一期间,接连召开数次全国性的专门会议部署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阻击战。做到有备无患。
由于信息的公开,公众对“甲型H1N1流感”认识充分了,市民也理智很多。但是,不要忘记守卫在防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眼睛从没有闭合,而是瞪得大大的;作为临床第一线医护人员也做好应对的准备,防止意外的事件发生。他们这样做是对人民负责的一种表现。所以我要在这里说一声: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