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占了一个很大的便宜,就是所有人讲这部电影不怎么样的时候,都得掂量掂量。疑似60周年的一部献礼影片,非常体制,看了之后实在是觉得不怎么样。虽然所有中国人都可以理解影片的这种情绪,但是真相远比情绪重要,而且无需煽动。可惜影片所给出的真相,对我这样一个80后来讲,也不过停留在小学课本的水平。就是说小时候对南京大屠杀的疑问,看了《南京》之后依然没有答案。
而这种没有答案,首先要归功于影片中多数人物形象的模棱两可,和太多人物行为转化合理性的缺乏。比如刘烨的角色设置,除了脑门儿上写着“明星”俩字,狠开了一阵枪,狠烧了一阵钱之外,实在是意义不大。其中只看到刘烨角色的直线型性格,所以死也就死了,可惜什么都没记住。
当然,影片中最登峰造极的角色就数角川。首先一个问题是,历史上是否确实存在角川这个人物。虽然纪录片的拍摄风格叫人很容易信其有。但是如果不存在的话,一个都不存在的话,那这种虚构就是不道德的。历史是不可以揣测的,况且民族性又存在很大差异。虽然人的本性是一样的,但人面对本性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对于他者人性的揣测是不可能的,哪怕这种揣测是善意,但是正确远远比善意重要。
其次是关于角川与百合子的“爱情”,莫名其妙。感觉是为了爱情而爱情;为了一部商业片必不可少的爱情元素而爱情。当时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抗日战争不过刚刚开始几个月,况且又是急行军,在粮草都没准儿是个问题的情况下,就真的那么需要家乡的慰安妇吗?当然,需要慰安妇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为什么把角川设置成处男。这种设置,叫人觉得角川连个男人都不算。因为连在男人这个问题上,都是不成功的,所以影片最后,角川的自杀,也很难说是个成熟的表现。所以这种情节,小心被日本人笑话死,原来在影片中替30万中国人赎罪的、替自己赎罪的,不过是一个不成熟的家伙。再退一步讲,如果角川一定要自杀赎罪的话,也很难叫人相信是影片所设置的那个时间点,至少应该把时间点后推。可能的话,拍一拍战后,和他们的生活,然后这其中的自杀行为才有可能是理智的行为,并且与此同时,角川也可以更像一个整人。
看了影片,感觉陆川把中国人拍的有点丑。而且30万中国人的形象,竟然不如30个日本兵来的明确。尤其那个贯穿始终的,最后吹蒲公英的小孩儿,长的没有一点灵气。这样的祖国花朵,叫人觉得没有希望。而至于这个结尾,更是不怎么样。能感觉到陆川肯定是在模仿什么,比如关于一些四两拨千斤的东西。确实,很多残酷的东西,有理由也有可能去拍的举重若轻。可惜陆导的前戏,拍的死沉死沉,于是这个结尾只剩轻佻,只剩叫人错觉记忆这个玩意儿是一钱不值的。于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由于如此沉重,除了让幸存者哈哈一笑,傻笑以求尽快忘记之外,别无他途。但荒谬的是,既然别无他途,陆川导演又何必再拍,何必再提。伤疤这个东西,不是说过年过节的时候,撩开看看,再盖上,就可以完事儿的。为什么?一个民族的反思在哪儿?很多问题,陆川确实避重就轻了。之前看过很多犹太人拍摄的关于纳粹屠杀的影片,其中犹太人对于自己民族性,总是能捎带手调侃一下。自嘲一些时候是力量。可惜,这样的反思在影片中暧昧不清,而在结尾,又加速滑进一种愚顽的乐观里去了。
观影的时候还发现,情怀真的是不可以模仿。比如一帮将要被屠杀的市民大喊“中国不会亡”的场面,又比如一批批中国妇女无奈自愿充当慰安妇的场面。。。关于那些口号,和自愿举起的手,如此象征,实在是意义过于明确,原本以为陆川可以不用了,没想到,他又用了,搞得我差点笑场,但是又不能笑,怕显得自己格外没有道德感。看来煽情的东西,实在没必要拍的正儿八经,否则感觉是在逼着大家有情怀一样。
这两天又重看了姜文的《鬼子来了》,发现他对于民族性的挖掘,确实要深刻很多,也所以被枪毙。于是不由想到两人合作的《寻枪》,确实更像是一部姜文的作品。而陆川后来的《可可西里》,也不能不说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新闻热点。
躲不开的是,这两天一开电视,就有各路媒体采陆川。其中有一段印象很深,就是陆川讲,最后关于高圆圆饰演的角色被打死的时候,他就头发如何打成两边这个问题实验了好几个月。何其完美!可惜,这个实验重要吗?头发如何打成两边,他不讲,我都没注意。与其有功夫做这个实验,不如好好思考一下影片的逻辑问题。
再有就是听说陆川也因为这部电影被一些人批驳为文化汉奸之流。但是这样的批驳在我看来,反而是赞到陆川了。矫枉永远过正。陆川对日本形象的塑造,为了摆脱一端,而陷入了另一端。如果一部分极端有情怀的人,一定要给这部影片扣帽子的话,那也不过是被陆川的马甲蒙混了。记得前两天看《南方周末》,报纸就《南京》问题采访了电影局副局长,副局长对影片首肯了,讲陆川对日军定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的,看来关键还是要踩对两个点,而陆川也果然踩到点上了。
附笔,看完《南京》,就顺便在九个剧场看了法国哑剧。在自由表演环节,一个中国哥们儿大声提出,让演员用哑剧的形式表演“中国”。后来因为太过抽象被拒绝。估计这人会觉得自己特爱国。可惜在我看来,真够SB的,民族情绪根本不是这种玩意儿。为什么所有人都这么努力表现爱国情怀,除了多巴胺,到底安了什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