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两种人:戴眼镜的和不戴眼镜的(5月28日)


如何面对两种人:戴眼镜的和不戴眼镜的

 

关键词:人性  创业  戴眼镜  沟通技巧  性恶 

 

2008129日,本人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成功的企业都是两面派。

通常我们理解的“两面派”是指一个人的人心口不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但客观情况是:不管我们主观上是否愿意承认,人的行为与表现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两面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就有本我,自我与超我等层面的,假如说本我是自然而真实的状态,那么超我就是非自然状态,而按照社会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我们都讲究奉献,却需要以自我生存为基础。当生存与奉献面临只能得到一样的选择的时候,人的两面性就表现出来了。或者说只有“两面派”的人才是真实的。

荀子也说,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些善都是人为的。《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本文再来说我们通常所面对的两类人——戴眼镜的和不戴眼镜的。

企业生存需要面对各方面的人:主管机构的公公婆婆们、媒体的兄弟姐妹们、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朋友们,提供资金支持的投资客、为企业提供劳务与智力支持的咨询顾问们,企业内部的业务人员与专业人员等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身份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随着人的情绪的微妙变化而变化无穷。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需要认清方向,遵循原则的,认准了方向、把握住了原则,剩下的就是技巧与方法、以及把握时机的主动性的问题了。

可悲的是:不会由于你处于不同的行业,你所需要处理的人群和关系就会有所不同,也不会由于你尚且是工作室或者襁褓中孕育成长的企业,所面对的麻烦就会少一些。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可喜的是:在本人深入分析之后,发现我们只需要面对两种人,戴眼镜的和不戴眼镜的。是否戴眼镜判断起来并不是很复杂的事情,你从他所处的具体行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所在的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部门在企业中的职能,人在机构中的角色与级别、个人的性格及从业背景、以及人在职业生涯中所处的阶段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虽然有些时候,为了图省事,从某一两项指标就可以给他划归戴眼镜不不戴眼镜这两条队伍中,但客观理性地分析,这些因素是综合起来考虑,而非单一因素影响的。

下面简要进行一些区分与说明:

 

1、戴眼镜的人:

戴眼镜的人都至少是貌似有学问的,他们关注生存、更关注专业形象;他们注重物质回报、更注重个人头衔的提升;相对于物质财富的积累,他们更注重自己做的事情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与开拓和创新相比,他们更倾向于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精神上的支撑,理论与历史的支撑。他们更注重描述性的、论证性的与专业探索性的工作。

他们注重道义,更痛恨见利忘义之辈,他们不一定锦衣玉食,生活奢靡,而更希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碑立传,他们更希望的是把一件事情做得漂亮、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不是自己得到多么优厚的物质回报。

他们虽然内心狂热,但现实的残酷已经把自己的棱角磨平,他们更希望依靠别人的成功而生存,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寄生,而是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比如专业、形象、传播等。

他们在企业的职责通常都是非决策的,更多的是去做组织协调、执行与研究工作的,即使是在企业里有决策权,都要听从客户的安排;即使在客户面前可以相对高调,都要听从政策调整;比如项目经理、咨询师,企业里的职员,报社的编辑记者、公关广告行业、从事研究与咨询工作的、从战略到法律、从财税到人力资源、从营销到管理,演员与公众人物、顾问与培训师等等,都是属于这一种。

 

不戴眼镜的人都在以专业形象与专业造诣而生存。即使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他们也不会轻易采取剑拔弩张的敌对态度,而是温文尔雅、谦和恭顺,因为在他们看来,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形象,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有很多人在盯着自己看。

就如子路之死: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的大徒弟子路赶往国都帝丘救难。子路交战中被戈击断了帽带。子路看情势已无脱身的可能,从容地捡起帽子,说:“君子死,冠不免。”在系帽带时,子路被对手杀死,随即被一拥而上的敌人剁为肉酱。

 

2、不戴眼镜的:

不戴眼镜的刚好相反,他们也许不去做执行,他们去做的是决策,他们不很关注活儿做的漂亮不漂亮,更关注可以给自己带来多高的利益,相比于精神富足,他们更关注物质财富的积累。他们往往喜欢用投资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切。

比如从心态上分析,投资人往往都习惯于问简单的问题:

需要投资多少钱、我是否有投资的资本;我投资的可以给我赚来多少钱,是否值得投资;回报的周期需要多长时间,是否值得等待;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是否禁得起推敲,是否有潜在的风险让我入不敷出。

当然,在实际投资决策的犹豫过程中,他还会考虑一些问题,比如:是否有别人从简单的逻辑分析是更应该投的,为什么一定是我?如果实在要投,为什么一定是现在?投资了对我现有的业务是否会相冲突?是否会因小失大?我以前没投,也没有任何灾祸或者损失发生,现在不投就一定会有灾祸与损失吗?

投资了之后,我是有了参与权、话语权还是决策权,是一票否决权还是单纯的知情权?得到的是分红权还是拥有这个造钱机器的产权?是利益更大还是风险更大?

 

是走专业积累和品牌形象积累的道路,还是走财富叠加与财富累积的道路,这就是两种人的不同。戴眼镜的人关注的是自己职业生涯是否能够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是自己的生存意义和价值;不戴眼镜的人则更关注自己能够得到多大的支撑。

换句话说,这就是创业型与就业型之间的区分问题。

20091月的《以创业的心态去就业》就是在倡导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要敢于用另一种角度去思维,不要舍不得摘掉眼镜。

虽然戴着眼镜让人感觉你更具备专业形象、更值得信任,但摘掉眼镜可以使你更为现实,更能够与象牙塔外的世界融合。

 

从沟通这件事上来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要会在短短的几分钟成功推销自己。虽然大部分的业务简报都在会议室里发生,但我们仍需要随时随地准备好侃侃而谈自己对公司业务的想法,因为用5分钟让他(她)对你的想法有深刻印象,胜过在会议室向管理部门发表长达1个钟头的冗长简报。

不要以为对方人微言轻,职位低责任少就可以多浪费他(她)的时间,你是在进行有效沟通还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对方的直觉会有所感知。

你需要把所面对的每个人都当成需求清晰、目标明确、时间与资源宝贵的人。你可以让他们所拥有的资源转变成为对他们有利益的价值,并让他们感觉:他的资源是现成的、额外投入是很少的,风险是可控的、接受的理由是充分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你所提供的模式是有独创性的、等待结果的周期是短暂的。

你所需要他(她)做的就是面对这一个机会,是接受还是拒绝;并让他(她)感觉你的选择余地很大,而他(她)除了你之外别无选择,至少你是最佳选择之一。

 

并不单纯是投资人需要两分钟的“电梯原则”,其实在与任何人沟通的时候,这一原则都适用。因为那表明你对你所面对的那个人从时间到利益、从智商到决断的充分尊重。让他感觉你所说的一切,做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从他的利益和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滔滔不绝地自顾自宣泄,把他当垃圾桶。

在跟他(她)沟通的时候,不要太过感性,如果他(她)变得理性,就会感觉到你的忽悠是为了利用他达到你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真正从他(她)的切身利益着想。

就如庖丁解牛,顺着纹理切割总是会不费吹灰之力的。

 

人是不可能被说服的,当对方感觉你是在尽量说服他(她),就会感觉到你在心理的利益需求,而且越努力你给对方的感觉越迫切,你需要放弃自己的需求,而从对方的价值提升与实现的角度,虽然从本质上依然是技巧与方法,但最终的沟通效果是天壤之别的。

一旦企业整理出了成型的业务模式与可以销售的产品,有了基本的专业供应和保障,就需要做两方面的功课,完善内核与完善包装,其中前者是给戴眼镜的人听的,需要注重细节与专业提升;后者是给不戴眼镜的人听的,需要注重全局与功能。

 

一个成熟的企业一定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企业。

那不是丑陋的习惯,而是学习研究别人内在的需求,不关注别人的需求,就不能找到你对别人的价值所在,更难以从其他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你需要把自己的模式以不同方式跟不同的人说。这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每个人都只对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事情感兴趣,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贾春宝

2009528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