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之重


                              维稳之重

  5月22日,两起枪击案分别在上海、北京街头上演,造成多人死伤。这类恶性犯罪场景在中国罕见,令人震惊。
    震惊之余,让我们思考:恶性个案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稳定的局面正受到挑战。维稳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显然,目前形势比较严峻。公安部刑侦局局长杜航伟判断说,当前全国社会治安总体稳定,但刑事犯罪仍处高发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面临的形势严峻,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待岗下岗人员增多,导致诱发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也明显增多,社会治安形势更加复杂。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5月24日警告说,如果各国不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灾难。而失业问题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各国的救市措施将是防范社会危机的决定因素。但是,各国在这方面却并不能一致行动,还有认识上的分歧,比如,试图通过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做法来进行自救,但全球化背景下,只会适得其反,且延误经济复苏的时机。合作是发展经济、走出危机、创造就业的重要出路。中国宣布庞大的刺激计划,并通过大规模的国际投资采购行动,帮助自己和伙伴一同应对危机。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刺激措施初显成效。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如此,日本等国经济还在继续深度衰退。令人担心的是,如果应对经济危机的成效微弱,危机结束的进程不断推迟,势必给社会平稳运行带来高强度挑战。因为,没有就业,没有收入增长渠道,没有支付能力,甚至基本生存受到威胁,就会产生新的“流氓无产者”,危害社会安定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逻辑。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共同难题。目前,这一问题在很多国家都已出现,而中国同样面临同样的威胁,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中国人口众多,问题复杂而棘手。解决好中国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就是一个重大成就,也是对世界的一个重要贡献。受金融危机影响,在中国光农民工失业人数就多达2000万以上,这是一个让人焦心的难题。尤其是,进城无业可就,而回乡又无地可种的局面更难解,当前这类问题比较突出,许多犯罪案件就与此有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并充分利用好返乡农民工资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就业、有持续的收入来源,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慎重,冒进必然使得矛盾加剧,尤其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不能截断农民“退守”的通道。此外,必须加快农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尤其是要照顾到困难群众,做到全覆盖。
    与此相关,进城的农民工灵活就业需要得到帮助。像“地摊一族”的生存,就需要城市管理者转变思维,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宽容。他们的体面生存,是犯罪的一大 “减项”,他们能有收入进账,就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因素。相反,野蛮执法、“以罚代法”甚至靠“违法者”来养活执法者的荒唐行径,是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和定时炸弹。
  同时,特殊人群需要得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呵护和爱,成长面临烦恼。目前,一些大案竟为这个群体中稚嫩的少年所为。失学进城,缺少管教,缺少关爱酿成社会灾难。这是一个沉重的代价。
    启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理顺社会阶层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怨气,是维稳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社会收入差距有多大,意见不一,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垄断企业的收入畸高受到舆论挞伐。2008年,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贫富悬殊过大,给社会心理的冲击强烈,容易引起非完全理性的“仇富”心态,可能通过犯罪手段熨平差距就成为危害社会安定的一个破坏性因素。突破分配伦理的极限,必然引发社会动荡。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疏导民意是维稳的有效举措。群体性事件乃至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很多是在利益受到侵犯、纠纷没有排除、矛盾没有化解的情况下演变而来。因此,必须畅通表达渠道,倾听群众声音,及时排忧解难,简单压制截访,堵塞诉求通道无助问题的解决。堵只会搁置甚至激化矛盾,但矛盾解决不了,久之必然酿出事端。疏才是正道。今年以来,全国县委书记、县公安局长,县纪委书记培训班在北京相继开班,可以解读为对疏导民意的重视,尤其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基层执政理念、基层反腐理念的转变,被认为是维稳新思维。基层稳,社会稳。
  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30年取得重要成就,除了正确的决策外,还与稳定的社会环境直接相关,不折腾被视为一条宝贵经验。离开稳定,经济社会继续前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文/杨良敏 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09年第六期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