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精神寄托文化积淀和需要的卫生观念


 

端午节 的精神寄托文化积淀和需要的卫生观念

李华新

    怎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规划出游、休闲放松、逛街购物、品尝美食、吃粽子喝黄酒挂艾蒿……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过节的方式。但笔者以 为,无论以怎样的形式过节,都应该让 中华民族这一传统节日更多些精神,少些俗气。  2009年05月28日 00:00:00  来源: 新华网  )

   实际上,关于端午的理解,现在人们已经只是在剩下了关于吃什么粽子的问题,而今年仿佛又在对粽子的附加物,大作文章,因为粽子本身的价值,已经大大超出了吃粽子本身的意义,因为粽子,还是原来的粽子的那个概念,已经不再是那么简单了。

    民俗专家介绍说,为驱毒避邪,中国民间百姓在这一天有插艾蒿、悬菖蒲和吃蒜头的习俗。  那么,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端午的存在,实在也是古人的一种公共卫生概念的社会化的行为,也是个人的、家庭的一种卫生行为,因此在当下这个这个意义,应该是更加具有现实感的。因为古人的卫生意识是用民间的方式进行的。 艾蒿、菖蒲和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剑,以艾作鞭,以蒜作锤,又称“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 

    插艾蒿、悬菖蒲、吃蒜头体现了一种民俗学的内涵,同时又表现了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  因此在你的家门上插上一束艾叶,或是放上一把菖蒲(我们的北方城市大都是用艾叶),是一种卫生观念叨体现,而不是什么迷信。

   另外的一种意义上属于精神层面的,那就是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的一种具体的形式,比如现在在一些对方依旧进行的龙舟赛,就是一种具体的纪念形式。但是现在我们应该首先要做的事对于这种具有浓厚民生传统的民间节日,还是让它具有原始的生态有意义,不因该让它弱化,再说这样的一些良好的防疫保健形式,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此端午的意义不要只是在做粽子本身的打造,而是要不断从文化的层面进行温习,不断地一次作为提高文化感受力的一次机会,而不是只是把它作为一次难得的进行官场新载体的道具。比如,现在有的厂家或是商家,把主意打在粽子的新包装内容上的一些做法,也是对这样的一个具有极高民俗节日的精神品德和消毒观念的一次误读,或是有意进行的世俗化贬低。因为,在粽子的礼盒内加入的那些远远大于粽子本身价值的做法,包括一些添加粽子的附加物的做法,其实正是玷污了粽子本身的文化意义。使得这种为纪念最洁净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上沾染了铜臭的气味,实在不是体现了兰秀之香,而是的本来香粽糯米香气四溢的粽子,有了不良的气味,实在是一种大跌人们的心情。

也败坏了人们对端午本意的那种神圣的感觉。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一是要对, 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 的做法,除了感谢古人对瘟疫防治的聪明做法之外;还要对人们利用端午之时,用龙舟的方式参与的集体活动,是在为防御洪水的一次实际演练的娱乐化方式,感到是东方的智慧和聪明的具体表现之外。 更不能把端午本身的防瘟疫、   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 的作用,用变相的又成为新的送礼方式的腐败载体,而感到羞愧。

    还是过那个具有真正民俗文化精神的端午节。不妨更多的来一些高雅,一种怀古情怀中的被艾香浸染的民俗之节。

   (济南 李华新) 二○○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四